中宏网讯 4月23日,最高检召开“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针对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剧、音乐等领域的版权侵权现象较为多发,相关侵权行为更加隐蔽,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检察机关在保护版权方面有哪些举措?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向红表示,北京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将加强版权领域综合司法保护摆在更加有效服务和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突出位置,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中守正创新。
一是以首善标准推进综合履职,助力形成版权保护“规则之治”。在全市三级检察机关组建15个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办案组织,全面协调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2021年以来,高质效办理了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邵某某等18人制售2500余万册盗版少儿读物、学生教辅书案、利用AI模型制售盗版拼图案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093件。14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最高检典型案例等。加强以案说法、普法宣传,一体推进版权产业司法保护和法律监督,近期北京市检察院发布了版权保护办案要旨双语版,从服务图书出版、网络视频、游戏动漫、软件与数据库、美术设计、网络文学等六大产业领域出发,梳理20个典型案件,集中展现检察机关在破解办案难点、促进法律适用统一、服务社会治理中的智慧与担当。去年7月,北京市检察院还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刑事风险提示,充分吸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技企业的意见建议,提炼检察办案规则,明确数据开源背景下著作权刑事司法审查要点。
二是创建京津冀跨区域全链条打击盗版等办案机制,构建版权协同保护“大格局”。与市版权局、文化执法总队等建立涉刑重点线索联合研判机制,形成跨区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双向衔接。2021年以来,三地办理涉京津冀跨区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3件,389人被依法起诉,深挖线索、追加起诉上下游犯罪69人,反向移送行政处罚31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探索共建“知识产权检察监督链”,推进版权登记信息与检察监督数据互通,利用数字版权区块链技术,实现司法验证零距离。
三是AI赋能创建法律监督模型,精准打击侵权假冒犯罪。主动对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构建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整合检察办案内部数据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首都版权协会受理投诉数据等300余万条数据,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自主研发一键式筛选数据的智能解析程序,推动打掉售假窝点102个,77件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获采纳并促成和解结案,5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因违规行为被注销。
四是专业履职与“外脑智库”一体发力,打造首都版权保护高地。组建专业人才库、技术调查官库。2021年以来,6人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9个集体和26名个人分别获评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和个人、全国和北京市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和个人。
下一步,北京检察机关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以更优质履职护航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