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苏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情况。
据介绍,自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实施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在五年间交出亮眼答卷。全国爱卫办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庄宁介绍,群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广泛的健康知识普及,“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19.17%跃升至2024年的31.87%。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环境整治与病媒生物防控,2024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9%,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5%。健康服务持续优化,聚焦全生命周期,重点传染病监测加强,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从2019年的16.5%降至2023年的15%。
此次发布会上,爱国卫生运动迎来重大升级。全国爱卫会宣布,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新增行动聚焦健康促进与医防融合,旨在从源头控制健康风险因素。例如,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导科学认识和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与就医习惯;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则发挥中医药在青少年近视防控、老年人健康维护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未来还将推动中医药服务向养老、托育等领域拓展。
心理健康服务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呼吁全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应对压力与挑战。
爱国卫生运动正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江苏苏州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综合健康管理平台,95%以上社区(村)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9年的15.3%提升至如今的43.03%,未来将朝着“均衡、可及”的“健康之城”目标迈进。山东省滨州市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基层首诊率七成,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大健康格局。海南省将爱国卫生与健康海南建设融合,针对慢性病打造“筛、防、治、管”闭环管理体系,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与临床医学中心,多项医疗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基本达成“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的目标。
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全面社会健康管理,从关注身体健康到重视心理健康,爱国卫生运动的升级与健康中国行动的拓展,是我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福祉,更彰显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将为14亿多人的健康开好社会治理“大处方”,书写健康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