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372项,同比增长约60%。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5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47项,涵盖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多个关键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从分布领域来看,环境监测领域成为国家标准物质的“主力军”,数量约占总数的45%。氮中二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空气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等,在环境空气碳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也让空气质量监测更加科学可靠,而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土壤pH、碳酸钙和六价铬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则深入土壤检测一线,帮助科研人员准确分析土壤污染物,明晰土壤有机物成分含量,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全力守护着我国的绿水青山。
在食品安全领域,占比约25%的相关标准物质成为守护民众“舌尖安全”的重要防线。甲醇中毒死蜱溶液标准物质、呋虫胺纯度标准物质等,能够保障农药残留检测的精准与快速,使问题农产品无处遁形;猪Ⅰ型胶原蛋白纯度标准物质、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则专注于肉类和乳制品的检测,对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把控,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
工业生产领域约15%的标准物质同样功不可没。微合金钢光谱分析用系列标准物质、合金结构钢光谱分析用标准物质等,如同钢材生产的“质量标尺”,确保每一批钢材性能都符合严格标准,有力推动钢铁行业稳健发展。柴油润滑性标准物质、丙烯中氢气体标准物质等,则深度参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从产品质量检测到生产条件监测,全方位助力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为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医疗卫生领域的国家标准物质虽占比约15%,却在守护民众健康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人腺病毒5型基因组DNA标准物质、人腺病毒40型(ADV40)核酸标准物质等,成为基因监测和癌症早期筛查的得力助手,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冰冻人血清未结合雌三醇标准物质、抗凝血酶活性检测标准物质等,则专注于校准医疗仪器设备,让临床检验结果更加精确高效,为患者的精准诊疗保驾护航。
此次大量国家标准物质的发布,是我国在标准物质领域持续创新突破的生动体现。它们如同精准的“度量衡”,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生态环境到民生健康,从工业制造到食品安全,全方位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