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全方位提升我国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正的法律服务。
《行动方案》围绕加强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开展重点领域规范治理、完善监管制度机制等三个关键方面,精心制定了13条具体举措。从2025年起,通过为期三年的持续努力,力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重大变革。
在监管方面,《行动方案》致力于构建全面、深入的监管体系。全覆盖,意味着公共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将纳入监管范围,不留死角;全方位,要求从服务的提供、质量把控到后续反馈,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全链条则强调从服务的起始受理,到最终交付,整个流程都要实现有效监管。通过这样的监管体系,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开展重点领域规范治理是《行动方案》的一大亮点。针对当前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风险隐患大的领域,《行动方案》动真碰硬,力求彻底整改。2025年,在司法鉴定领域,将聚焦法医毒物、法医物证等重点业务。这些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权益保障息息相关,其鉴定结果往往在司法程序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司法鉴定文书质量评议工作,对鉴定文书的准确性、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查,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公证领域,针对个别公证机构存在的业务受理办理难、办证速度慢、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拓展优化公证减证便民服务措施。例如,简化公证办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提高办证效率,让公证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办事的“急难愁盼”问题。
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是保障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方案》将建立健全一系列监管制度,包括服务质量评估制度、投诉处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估,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量化考核,激励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投诉处理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确保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执业、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行动方案》的实施,预期将带来显著成效。通过三年努力,公证、司法鉴定等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公共法律服务执业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将更加规范有序。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公信力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将大幅提升,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高效和公正。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也将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法治进程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行动方案》的逐步推进,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