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水利部3月12日召开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黄志坚在会上表示,东深供水工程通水60年来,粤港两地携手共进,围绕对港供水安全,开展“供水+经济、供水+科技、供水+文化”全方位合作,树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典范。
一是强化“供水+经济”,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964年4月以来,粤港双方共签订13轮供水协议,建立对港供水长期合作机制。成立供水运行管理技术合作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对港供水相关事宜。实施水量“五级”调节机制,确保对港精准供水,最大程度保障香港用水需求。60年来,香港人口从350多万增长到750多万,增长了1倍多;经济总量从119亿港元增长到3.2万亿港元,增长了266倍;对港实际供水量从1965年4100万立方米增长到近年来每年8亿多立方米。源源不断的东江水成为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支撑。
二是强化“供水+科技”,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粤港双方通过企业交流、学术研讨等方式,不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通过“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资助超140个科研项目,涵盖水务、环保等多个领域;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水务论坛,共享水务管理新理念、新技术;组建粤港水安全保障联合实验室,推动水安全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当前,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科技创新中心及节水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围绕“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三是强化“供水+文化”,增进粤港两地情感交融。东深供水工程是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更是见证粤港情深的文化纽带。近年来,粤港两地通过口述史、纪录片、展览、研学等形式,宣传了内地对香港的深厚情谊,感召了广大香港民众饮水思源、爱港爱国。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粤港两地共同开展了多项交流活动,包括在东深供水工程打卡、拍摄东江水主题电视节目特辑、组织香港学者专家和青年参观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进一步营造“同饮一江水,粤港两地亲”的浓厚氛围。
“水脉”就是“命脉”。东深供水工程促进了粤港两地的合作,增进了粤港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增强了粤港一家人共谋发展的决心,必将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