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5月11日电(记者 韩鹏飞) 近年来,我国在5G、云计算、东数西算工程、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中国正站在新时代的前沿,全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引擎。国家数据局作为我国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落实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
在5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就社会关注的话题给予回应。
职能进一步强化
众所周知,国家数据局于2023年10月25日揭牌运行,目前,国家数据局在全国各省的数据主管机构组建情况如何?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方面,接下来有哪些方面考虑?
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自揭牌运行以来,一直承担着统筹数字化发展和数据行业管理的职责使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其中,独立设置机构26个,加挂牌子的6个。各地数据工作机构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北京等21个地区已经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了数据工作范围,并将机构职能延伸到了公共数据的生产和采集环节。大部分省(区、市)配套设立了数据发展促进中心,组建了数据集团,进一步加强了组织保障,理顺了数据管理、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总体来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接下来,国家数据局将从多个方面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全面加强统筹推进。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繁荣数字文化事业,推动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大力发展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制定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和交易的政策,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机制。我们将组织一次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并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
努力夯实数字底座。建议加速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部署,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持续提升关键能力。加快研究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着力提升数据安全的技术保障水平,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推动数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全面赋能转型发展。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高质量建设数字社会,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各地区的首创精神,注重用市场和创新的力量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统筹做好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国际数据治理“中国方案”,持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在揭牌运行之后,紧跟着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如何发掘数据“富矿”,提升数据在经济发展中的“附加值”,优化数据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国家数据局将会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举措?
刘烈宏表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的目的是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率的倍增,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文件印发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从试点探索、办好大赛、典型案例征集3个方面推动相关工作。
在试点探索上,国家数据局正积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卫健委等部门就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试点方案开展系统研究。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持续深化试点方案研究工作,尽快推进一批试点,推动解决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供给不足、流通不畅、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加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在办好大赛上,国家数据局认真研究大赛赛制、赛题等内容,认真做好大赛相关筹备工作,已于5月9日正式启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下一步,将聚焦重点行业或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难题,以真实数据和场景需求为牵引,积极做好大赛相关准备工作。
在典型案例征集上,此前,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及各地数据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目前,国家数据局正结合各地推荐情况组织开展案例遴选等工作。下一步,将结合试点、大赛及案例征集等,分批次发布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典型案例,促进相关经验分享和交流,充分释放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
今年4月份,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国家数据局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工作会议,不仅数据行业本身关注度高,相关市场各方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此次会议发布的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32ZB(1ZB约等于10万亿亿字节)。我国作为全球数据大国,让流动的数据创造更多价值是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还提出,会议指出,要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将从哪里着手,如何开展?
会上,刘烈宏介绍,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在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面向社会提供一体化数据流通利用、安全保障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国家数据局的主要工作是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和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开展。
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方面,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为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个是统筹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源异构算力的协同发展,促进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再一个是提升“东数西算”网络传输效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引导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面向部分枢纽节点间试点开通“东数西算”的“公共传输通道”,提升算力服务普惠易用水平。还有构建跨域算力调度体系。推动建立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算力发展情况“一本账”,以十大集群为核心,推动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同时推动算电协同高效发展。强化枢纽节点与非枢纽节点的协同联动,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中西部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同样重要的还有强化自主安全防护能力。围绕算力资源全生命周期,从政策层面推动加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安全防护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在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数据局正在以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为突破口,在现有建设基础上合理布局、增量提升,形成开放兼容的生态。首先,探索统筹布局。探索安全合规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路径,推动凝聚行业共识,促进标准规范制定,助力数据价值释放。其次,推动技术创新。当前数据流通利用技术路线比较多,将在研究布局的基础上,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促进数据流通利用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多种方案先行先试,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在行业、地方试点落地。
刘烈宏强调,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履行好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职责,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