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吕丽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我国民间项目投资增长3.9%。民间投资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对稳增长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出和实施,我国民间投资正在经历新变化,迎来新发展机遇。
民间投资发生新变化
今年以来,随着文旅市场火爆,民营企业对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酒店、演出、美食城……民营企业活跃指数不断提高,这些现象也通过数据得以体现。
民间投资在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方面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9.6%,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0%。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民间资本正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转向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这样的改变也成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有专家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民间资本表现尤为活跃。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间资本正敏锐捕捉新发展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两重”“两新”创造新机遇
“两新”“两重”是当前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它们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创新,为民间投资创造新机遇,注入新活力。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今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支持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1459个项目。这些项目的陆续落地,将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地方层面,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密集开列,为民营企业拓展投资空间。以江苏为例,今年该省由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有228个,比去年多了27个,计划投资额达1500亿元。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安徽省有11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上榜制造业500强、2家企业上榜服务业100强,彰显了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为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目前,已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项目,还将在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引导并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建设。
多项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开启了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有力提振了民企发展信心。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从市场准入、融资、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5条意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制定发布《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推动评价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助力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
不仅如此,财政、金融、产业等领域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协同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相关部门推出实用管用举措,如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向民间资本推介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的3200多个新项目等,助力民间投资释放活力。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这些政策举措旨在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往哪投、怎么投”的问题。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让民间资本“进得去、投得起、退得出”。相信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实落细,将会更好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