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4月3日电 记者从“美丽武清”了解到,雍阳沃土,万象更新,身临其境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零距离感受春潮澎湃,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拓荒精神,逐浪前行、敢闯敢干的拼搏氛围,才懂得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何以能够阔步前行,破茧成蝶,振翅高飞。
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出台亮点招法,以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为武清区域发展擘画蓝图,以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综合框架,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全区干事创业的热情,再创新高。
作为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武清立足高站位、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为统领,有效发挥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的乘数效应,加速推动从构筑“四梁八柱”向全面起势建设“升级蝶变”,打造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示范样板。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书月十分振奋:“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对武清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京津产业新城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平台的高度重视,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管委会将坚决扛起推动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优化‘一核多点’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深化区域合作、园区合作、平台合作、校地合作,吸引京津冀科创资源,推动形成特色产业优势,聚焦产业生态构建,大力引入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奋力书写‘新产业之城’崛起新篇章。”
武清区工信局分管负责同志刘亚宏对政策措施的落地充满期待:“我们定当紧紧抓住这一难得契机,全面发力,精准施策。在加强产业引导上,聚焦智能科技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中央、市、区三级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结合我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逐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业务协同与互联互通;积极组织开展撮合对接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互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现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作为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合成生物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必争领域。在日前京津产业新城武清开发区与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2025AI+合成生物论坛上,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联合体签约成立,旨在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市场开拓等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推动生物制造的创新发展。
武清开发区总经理王继宾表示:“16条政策措施提出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业态,武清开发区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创新资源的集聚。我们始终秉承‘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为市场主体、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和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以最优发展环境,助力打造武清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前沿和热土。我们还将围绕智能科技等领域全力搭建企业常态化对接平台,加强产业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聚链成群、成龙配套水平,助力新城高质量发展。”
作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重点项目,位于高村数智创新园的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北区)项目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南区部分两座智算中心去年4月开始投入运营,吸引了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今年已全部满员。北区预计将于今年7月实现主体封顶,年内进入机电及设备安装阶段,建成投用后将持续推进算力数据平台建设,服务京津冀地区的数据产业协同,促进新型算力平台赋能产业升级。
项目负责人李海彬说:“政策措施的出台,无疑给项目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中提出‘做强基于高效绿色可持续算力资源的人工智能产业’,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接下来,我们会开足马力,加快建设速度,优化施工流程,整合各方资源,争取早日让产业园发挥更大效能,为京津产业新城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打造出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数字科技产业高地。”
时代奔涌,征途在前。
听,这拔节生长的声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让新城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看,这向新而行的足迹——从智能制造的车间到生物实验室的微光,从数据中心的代码洪流到产学研融合的智慧火花,无数奋进者的身影正汇成磅礴力量。
“新产业之城”必将以鲲鹏之势扶摇直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