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韩鹏飞)在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低空经济”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再一次被写入,引发广泛关注。今年,低空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增长方面将会书写怎样的新篇章?本网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程泊霖,就热点问题予以解答。
程泊霖认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很多,重点谈到三个方面。一是报告更加关注民生,聚焦教育、养老、优化生育、促进就业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得力措施,能够有效化解民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顾虑;二是强化创新推动,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变革的引领作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低空经济等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要强化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重视低空经济的安全健康发展。这需要对航空器按照有关法规进行适航认证,保障低空基础设施,做到航行管理有法可依,并且要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中的人才培养,防止人才断层,提高就业率,从而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当谈到“人工智能 +”赋能低空经济的精彩看点时,程泊霖回顾了自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研究的历程。他指出,如今人工智能经过40多年的研究,已从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发展到以深度理解、推理和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其应用将引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变革。在低空经济领域,特别是无人机方面,人工智能有着诸多应用。在飞行控制智能化方面,传感器可感知周围情况变化,为无人机提供安全飞行的正确航路;在作业时,智能化作业控制终端能综合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多架无人机共同作业时,人工智能可合理分配角色,保障安全运行。并且,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低空制造、运营和航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可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此外,在低空经济赋能国民经济各部门时,无人机已经在国民经济的30多个部门有成功应用案例,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后将极大提高作业和运营的效率与质量,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低空运营的保障工作,如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制造符合需求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推进航行管理变革、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参与两个大循环,实现无人机产业的良性发展。
回顾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可谓亮点纷呈。政策供给超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信部成立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国民航局成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内六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从国家层面《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颁布实施,到北京、上海、广东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不仅明确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还为其提供了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社会对低空经济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在2024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成为本届航展的热点话题,多款与低空经济相关的航空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如起飞重量在4吨到10吨之间的大中型无人飞行器,轻便小巧的多旋翼无人机,还有专门用于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保护、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电力巡检与农业植保等方面的专业无人机装备等。
展望今年,低空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增长方面将书写新的篇章。关键在于落实各地政府拟定的三年行动方案,重点突破航空器研发、制造领域。国家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中型无人航空器研发,使其尽快首飞、通过认证,满足用户需求。地方政府正在谋划建立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航管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以适应航行管理需求。同时,低空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经验将得到推广。然而,要实现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重点航空器的投资,解决关键航空器不足的问题,培养低空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包括跨国人才,从而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总之,低空经济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技术融合、产业链整合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望在未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