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2月5日电(记者 韩鹏飞)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决定一揽子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
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等工作。要更加注重回应经营主体突出关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顶层设计鼓励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这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特别是2023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利好政策不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等五部反垄断配套规章。政策文件聚焦工程建筑、公用事业、政府采购等领域,深入开展执法。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垄断案件。落实分类分级市场审查制度,强化经营者集中审查。部署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监管执法。重点打击假冒知名品牌以及“傍名人”“搭便车”等虚假宣传类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首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建立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指导各地做好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积极探索“个转企”的便利化措施。在12个省份先行先试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政策,完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扶持的措施。
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名录”作用,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和工作流程。拓展建立了“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提供了划型验证、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金融支持等各项服务。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在畅通民间投资反映渠道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多种措施,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企政策。2023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了17项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在优化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方面,充分发挥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7家银行建立的投贷联动机制的作用,向有关银行推送了首批715个民间投资的项目,请有关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在畅通民间投资问题反映渠道方面,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民间投资问题反映专栏,本周也将公开推出。与此相配套,制定了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和解决管理办法,从问题线索的收集、甄别、办理、反馈、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力争形成问题线索“收集—反馈—解决”的闭环管理机制。
此外,为专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构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是立足于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
从政策到专职机构,顶层设计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企业内生动力的探索。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优化
2024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随着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未来技术加速应用转化,这些都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的应用场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必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去年以来,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有效激发国内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推动。
2024年1月31日,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近九成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对比历年报告数据,2019年至2023年,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总体呈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关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日趋精细化,持续增强了来华投资兴业的外企的获得感。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企业设立和退出、基础设施、生活服务、政策政务、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社会法治、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金融服务、财税服务和海关服务等12个一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海关服务、财税服务、社会信用三个指标评价较高,人力资源、海关服务、基础设施、企业设立和退出环境四个指标同比提升。
据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近600家外资企业开展调研,68%的受访外资企业是小微企业,65%在华产业布局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所有指标“满意”及以上评价占比均较三季度有所提升。其中,对“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办理结业手续”“跨境贸易”“市场准入”“纳税”“解决商业纠纷”等指标评价“满意”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超90%;从市场预期看,近70%受访外资企业仍看好未来五年中国市场情况,环比上升约1.8个百分点,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有所上升或持平的受访外资企业占比超90%;从经营情况来看,超过90%的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未来五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保持稳定或有所提高,环比上升约5.8个百分点。此外,有在华增资意向的企业环比上升约4.5个百分点。
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服务模式,折射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扎实根基。
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精进
在众多利好政策和措施的刺激下,多地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近期在各地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再度成为热词。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支持民营经济作出新表态,从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民间投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各地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搞活地方经济的生力军。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同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体现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的决心。
在中央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各地纷纷作出积极反应,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密集表态,再度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如,广东省表示,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各级政府要亮明态度、毫不含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枝繁叶茂”。浙江省明确,推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清单落地落细,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民营企业的呼声和诉求,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此外,多地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提出了一些细化务实举措。浙江省明确,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围绕促进“两个健康”,我们全面落实“3个70%”“3张项目清单”“7个不准”以及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等举措,并建立定期检查评估和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湖北省提出,加强系统梳理,把营商环境建设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下来,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要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供应链平台建设、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改革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标准化体系。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108条改革举措,民营经济企稳向好,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实实在在地成为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性酶”。在2024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将如何再上新台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在1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活力和规范秩序的根本保障。相关部门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把行政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广大经营主体营造更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建立和推行案例指导制度,防止“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问题。更好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等方式,耐心做好沟通说明,积极争取理解支持,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执法温度。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