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6月17日电(记者 韩鹏飞)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在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系列措施下,5月,生产价格指数(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此外,进出口数据、金融数据、制造业相关数据等均得到大幅改善,预示着中国经济传递出积极信号。
“经济热点面对面”专家座谈会
随着中国经济受疫情因素影响的降低,保供稳价一系列措施的持续推进,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有多强,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物价以及与中小企业生产相关的原材料价格会有哪些积极变化?在日前召开的“经济热点面对面”专家座谈会上,部分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稳增长给予分析和建设性意见。
下半年物价或温和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表示,今年4月份,受国内散发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项经济指标下调,但5月以来,我国一方面严守疫情防控关口,坚决落实“动态清零”防控原则,在各地各部门不懈努力下,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国务院出台6方面33条稳经济大盘、助企纾困、保供稳价等措施,这些措施在疫情防控同时落地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已经公布的制造业PMI、进出口数据、社会融资信贷等数据看,经济回暖的迹象明显。从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看,5月为49.6%,较上月上升了2.2%,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表明疫情影响明显减弱,稳增长、保民生、助企纾困等多项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王远鸿分析指出,今年以来通过加强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现货和期货市场联动监管、预期引导和监测预测等多种政策措施,发挥政府、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我国保供稳价决策部署效果显著,物价形势呈现CPI温和回升、PPI高位震荡下行、PPI-CPI剪刀差呈逐月收窄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对CPI的预期目标是3%,当前的数据与预期目标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也给稳增长措施落地留下很大的回旋余地。
下半年,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对CPI拉动有所增强,但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有力,综合考虑新涨价因素、基数因素,下半年CPI将呈现温和回升,以及PPI震荡下行的态势,CPI全年调控的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有基础有条件确保物价平稳运行
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持物价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稳物价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关注方向。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是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题中之义和关键支撑。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局面下,我国努力保持国内物价平稳运行,是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于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信心,从而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低通胀运行态势,稳物价成效令全球瞩目。在国外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国内保供稳价效果持续显现,物价总水平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其中,5月CPI同比上涨2.1%,与上月持平,环比由涨转降,核心CPI上涨0.9%,继续保持稳定。PPI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5月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展望今年后期,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特别是随着应季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量有望持续增加;各地物流堵点卡点疏导得力,跨区调运能力明显增强,稳定居民消费物价具有坚实基础,国内CPI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然,世纪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导致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并在高位震荡,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尤其对中下游企业造成成本压力,这是保供稳价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此外,当前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通胀率高企,部分国家陷入严重通胀,美联储可能加大紧缩节奏和力度,全球流动性环境发生变化,也是需要关注的。
当前,全球通胀水平高企。5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8.6%,创1982年以来新高;欧元区CPI同比上涨8.1%,创1997年有纪录以来新高;土耳其、阿根廷等国涨幅更是超过50%。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物价水平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份CPI同比上涨2.1%,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郭丽岩认为,物价稳则民生稳,这是坚持底线思维,从容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稳住国内基本盘的重要支撑。我国在迎战世纪疫情和极端天气,针对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资源打出保供稳价的政策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保供稳价的成功经验。国内口粮自主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加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国际大宗商品输入性影响可防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将继续为全年物价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随着一系列纾困助企、民生托底政策加快落细落实,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也为畅通循环、稳定物价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充分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准备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全球粮食价格明显上涨,今年前5个月,上述代表性农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超过了30%,价格水平已经超过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的水平,由于俄乌两国既是小麦和玉米的供给国,同时也是天然气等能源的输出国,未来产量和出口的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
价格监测中心国际处处长赵公正表示,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品种,由于水稻自给度高,因此可以减弱小麦进口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不过,玉米是猪饲料的主要来源,随着今年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养殖利润的回归,养殖需求会有所增加,将带动玉米需求的增加,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能源方面,目前国际主要能源品种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受欧盟限制俄罗斯原油进口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有进一步走高的趋势。今年,国内汽柴油价格已经历十轮上调,油价迈入“十元时代”。粮食和能源是产生通胀压力的重要因素,其对物价运行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
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避险情绪高涨,这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使得欧美国家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很可能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全球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贸易和投资合作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赵公正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充分做好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各项准备,同时也要警惕美国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挑起摩擦和长臂管辖的风险。
国际能源、粮食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今年下半年,我国物价能否稳得住,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准备是否充分?赵公正表示,总体而言,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物价平稳运行给稳增长政策留下较大空间,特别是我国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猪肉储备丰富、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未来,随着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扩大内需战略的稳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壮大,消费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消费潜能将不断释放,消费升级的步伐也将持续加快。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