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智汇谈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专题】数齐鲁新象 信海岱诚风 >
  • 智汇谈 >
  • 正文

从政策文本到生活场景——信用文化的山东实践|韩芳:解码信用文化内涵,探寻山东实践路径

2025-08-29 15:52: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近日,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韩芳受邀参与“信耀齐鲁会客厅”第九期访谈节目,围绕“从政策文本到生活场景——信用文化的山东实践”主题,深入解读信用文化内涵、作用机制,并结合山东特色,探讨信用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向,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微信图片_20250829152315_53_186.jpg

  访谈中,韩芳首先明确信用的重要地位:“信用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政务、商务、社会及司法领域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针对当前信用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韩芳指出,学界对信用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仍存在诸多待厘清之处。她从多学科视角解析信用本质:经济学层面,信用以功利主义为伦理基础,强调市场交易中的守信,“诚实就是上策”“信用就是金钱”是其核心体现;社会学层面,信用聚焦社会交往中的守诺,人们通过互助、美德、善行义举等构建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法学层面,信用的核心是对合同的遵守,履约情况往往与履约能力紧密相关。

  “正因为信用内涵丰富,对信用文化的解读也呈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韩芳进一步阐释信用文化的双重定义:狭义上,信用文化特指抽象的信用精神、哲学及其价值系统;广义上,其范畴更广泛,既包含抽象的信用精神与价值观念,也涵盖信用制度及信用在器物中的具体体现。她举例说明,从《论语》中曾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自省,到梁启超笔下晋商“笃守信用”的特质,信用文化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谈及信用文化的社会功能时,韩芳表示,作为社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信用文化通过“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既赞美守信行为,也打击违约行为,以“声誉”为激励,引导人们自觉履诺践约、积累社会资本,进而构建良好社会生态。

  结合山东实际,韩芳剖析了信用文化建设的“山东路径”。山东先后出台《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信用工作筑牢制度根基,明确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惠民便企举措丰富多样,“信用+”场景模式深入各个领域,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极大便利;“两书同达”“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机制,优化了办事流程,保障企业权益;积极推动AI技术融合应用,借助DeepSeek大模型赋能信用修复,打造“鲁小信”智能助手,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部署“隐私计算”节点,实现数据共享“可用不可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

  韩芳副教授从多学科视角解析信用内涵,结合山东实践勾勒信用文化建设路径,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深刻洞见。山东以制度为基、以科技赋能、以惠民便企为导向的探索,彰显了信用文化从文本到实践的落地力量。未来,山东将持续深化信用文化建设,必将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诚信动能。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