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贴心更安心。
法官“牵手”民营企业,倾力服务零距离,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税法宣传进企业,助力发展送政策。
乌兰察布政务服务中心多举措优化“帮办代办”服务。
深化“放管服”,市直部门共减权放权395项,简化办事环节517个,精简材料要件629件、压缩办理时限10462天;
深化审批改革,企业开办时限从一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将企业和群众需要跑多个部门办理的“一揽子事”形成118个主题套餐服务事项,目前共办结“一次办成一件事”事项16.8万件,较改革前材料压减35%,环节压减42%,时间压减43%,跑动减少67%;
……
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乌兰察布市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乌兰察布营商环境的“速度”与“温度”,乘势而上,推动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
以“放管服”改革为先手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我在自治区本级医保参保,退休后在集宁区生活,原来需要到呼和浩特市办理门诊费用报销业务,来回得一整天。现在乌兰察布市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医保窗口三五分钟就办理完了,十分方便。”中铁呼和浩特局集铁一公司职工周顺启切身感受到乌兰察布减权放权带来的便利。
乌兰察布市医保局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乌兰察布市已将单位参保登记、职工参保登记、门(急)诊费用报销、生育医疗费支付等19项自治区本级和市本级22项经办事项委托下放到各地医保经办部门,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医保相关事项。
按照“能放则放、按需下放”原则,我市有序推进减权放权,权力“瘦身”成效显著。目前,乌兰察布市直部门共减权放权395项,简化办事环节517个,精简材料要件629件、压缩办理时限10462天,较“两优”专项行动前分别压减33.62%、31.51%、63.20%。
同样感受到乌兰察布市刀刃向内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的还有办理企业注册业务的李海霞。
“我准备开办企业,原来需要提交很多材料,消耗很多时间精力。现在线上进行注册登记、提交相关材料后,来到乌兰察布市政务服务大厅,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李海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乌兰察布优化营商环境的“速度”。
当前,乌兰察布市企业开办时限已全面压减至0.5个工作日,“乌兰察布速度”一再刷新。
开办企业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第一步,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压减审批手续和时长,企业开办更加便利。照后减证、告知承诺书、容缺受理、扫码亮证……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企业松绑减负,让市场准入更加通畅便利。
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乌兰察布市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
以优质服务为路径 提振市场发展信心
“多亏了‘蒙速办’,孩子在上面填写报名资料,审核通过便可去学校报到,省去了打印资料、学校排队审查资料、取报名通知书等繁琐环节,既省时又省力。”集宁区一年级新生家长王川龙对掌上办“新生入学一件事”给予高度评价。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
从群众“来回跑”到部门“一网办”,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改革,让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乌兰察布“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掌上办”越来越普及,“只进一扇门”“一次办成一件事”“一站式”服务等模式不断涌现。
“‘一站式’服务太贴心,精心定制的‘企业开办大礼包’,暖企又便企!”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蒙速办·帮您办”专区窗口,正在办理业务的市民乔先生切实感受到乌兰察布的“温度”。
“企业开办大礼包”内含营业执照、公章、财务章等5枚印章和税务UK及相关惠企政策服务指南等,并推出免费双向邮寄服务,帮企业实现“一次办好,拎包入驻”,助力企业“零成本”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为新开办企业发放大礼包共200多套。
乌兰察布持续在优化服务的“温度”和“速度”上做文章。“原来是你上门我给你办,现在是我主动帮办、代办”。
乌兰察布市投资项目代办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上门式服务、组织部门联席联审、督促部门快办、为各类投资主体编制“项目手续申报计划书”。同时,按照《乌兰察布市建立2023年重大项目服务管家机制的实施方案》,将重大项目手续办理和建设进度情况直报“项目管家”,进一步减轻企业“跑多次”“多头跑”负担,为市场主体进一步破除障碍、纾困解难,越来越多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代办帮办项目800多个,助力306个重大项目前期手续快速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办成一件事”让乌兰察布营商环境跑出“上扬线”。118个“一揽子事”主题套餐服务事项深受企业群众称赞。目前,共办结“一次办成一件事”事项16.8万件,较改革前材料压减35%,环节压减42%,时间压减43%,跑动减少67%。
如今,优化服务的持续推进,让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创业兴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以良法善治为抓手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今年2月份,乌兰察布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有呼必应”。
近期,困扰了丰镇市利民发展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利民的“闹心事儿”终于解决了。
“拖欠公司180万的供气款终于追讨回来了。感谢丰镇市法院为我们维权,公司又可以运营了。”收到拖欠款后,丰镇市利民发展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利民感激地说。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在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市将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解决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保障市场主体依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监管方式不断创新。进一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厘清各层级执法队伍的执法事项和职责权限,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有效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
全面促进公平竞争。在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方面,开展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专项行动,推进公共资源与政府采购领域“三个完善”,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合规化。
权益保护持续加强。建立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机制,通过多渠道执法监督投诉举报途径,加大对各类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执法不严行为的投诉线索的办理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执法有制度、守法有强度……乌兰察布市以“办事依法依规”为导向,正在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双向约束、有所期盼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深扎根、谋长远,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良法善治,用实际行动便民利企,探索出一条富有乌兰察布特色的政务服务之路。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乌兰察布这片充满希望、活力迸发的沃土,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促发展。(文/记者 张少慧 图/记者 常晓萍 张晓鹏 唐璇博 通讯员 段建宁)
原标题: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 乌兰察布:倾力“筑暖巢”只为“引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