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天气渐渐变凉。乌兰察布却到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
在中国银保信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抢抓时间完成部分区域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三峡新能源四子王旗有限公司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三期基地施工正酣。
乌兰察布市关键节点电网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暨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子项目四)按期顺利并网。
国家特级能源保供项目京宁二期扩建配套500kV送出工程2022年11月26日成功启动送电。
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迸发出急促发展的强音;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踏出奋进新征程的步伐;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项目建设的新跨越。
盘点2022年,全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建设,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
关键词一:项目多
先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数据: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续稳向好、更有质量。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17.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居全区第三;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居全区第六。293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2%,中心城区应急供水工程、运达智能产业基地等100个项目竣工。
全年共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04个,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5%、45%。世纪互联、无锡恒鼎等8个数据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历时19个月全线通水,刷新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速度纪录。
这一组提振精神的数据背后,是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毫不放松扩大有效投资所付出的努力。
2022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打造“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示范区”战略定位,聚焦我市发展“五大经济”、构建“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五个乌兰察布”的战略布局,成立招商引资“9+5”工作专班和小分队,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招商区域,加强与重点央企、实力民企和头部企业的对接,足迹遍布25个省份118个城市,签约落地项目944项,同比增长近2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30个,总投资规模1.10万亿,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关键词二:举措实
新年伊始,市委书记隋维钧,市委副书记、市长奇飞云即前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供销集团,吹响了新的一年全面招商引资的号角。
实践证明,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大项目招商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毫不动摇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
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成立风光氢储和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枢纽经济、文旅体康养等9个市级产业招商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5支招商小分队,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充分发挥异地商会,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全力招引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2022年,全市举行了3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会、21次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有效宣传了乌兰察布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城市发展形象。
因项施策,破解项目建设难题。通过“手续集中办理攻坚周”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市级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有效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市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制度”建立了畅通的项目问题反馈渠道;手续限期办结“红黄蓝”预警机制强化了责任落实。
在调度频率方面,对前期手续攻坚时期实行周调度,按照自治区进展实行旬调度,在项目进入稳定建设期实行月调度;在调度方式方面,对于办理层级在旗县、盟市、自治区、国家的手续进行分层调度,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度,对土地、节能审查等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调度,对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调度。全年项目调度次数107次,科学精准的调度为破解重大项目建设阻碍提供了详实资料。
关键词三:服务优
在内蒙古京西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安格斯肉牛悠闲自在地晒着太阳……该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于仁平告诉记者,项目推进得快,离不开察右前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从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到其他各个环节,办理手续的进度和政府兑现承诺的情况都很好。特别是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政府提供的“帮办代办”等贴心服务提供了很多便利。市、旗两级政府定期调度项目进程,有困难就及时帮我们解决。
在中银保信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抢抓时间完成部分区域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现场负责人说:“在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政策保障和高效服务下,我们将按照既定计划,于2022年11月底前完成园区内主要建筑物结构封顶任务,为今年上半年设备进场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年内实现投产运行,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鞋子合不合适,穿鞋子的人最清楚;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群众的感受最直接。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少。实践证明,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项目建设的快慢、经济发展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核心发展力。可以说,地区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营商环境之间的竞争。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稳定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调度机制。每周调度招商引资对接、在谈、签约项目情况,及时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每月通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绩“亮晒比”,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按月调度招商引资储备项目情况,及时更新项目储备库,确保库内项目始终切合实际、有效可行。每月与统计部门对接,及时将入自治区库项目应统尽统、应入尽入;按季做好招商引资统计分析,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通过推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机制,强化了招商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意识,为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既定招商引资任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梳理洽谈对接企业项目情况,优化重大招商项目落地保障、调度推进机制。对重点在谈推进项目,由专班负责,定向回访、定点跟踪,加快转化成签约项目;对已签约项目,市委、市政府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包联服务机制,按照重点项目“任务上墙、挂图作战、台账推进、按月公示”的工作方针,加强与包联项目实施主体联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旗县解决在落地过程中的制约问题,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印发实施了《乌兰察布市投资项目与代办帮办协商运行机制(试行)》,成立企业代办帮办中心,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一对一”帮扶和“点对点”服务,加快办理项目签约后立项、土地、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施工图”变成“竣工图”。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落户入驻,一个又一个企业加快建设,恰是项目“千帆竞”,发展“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