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5月10日电 2024年,巴彦淖尔市抓好大面积单产提升这个头号工程,积极创建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市,核心示范面积达60万亩以上,亩均增产达150公斤;“吨粮田”推广区面积达200万亩以上,亩均增产达100公斤,实现多增产5.8亿斤。
春耕时节,万物勃发。眼下正值玉米春播备耕的关键时期,调试机器、北斗导航覆膜铺管、播施肥料……玉米、小麦、西葫芦、葵花等种植户抢抓农时忙农事,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春播备耕景象。大面积的耕地需要用到的现代化灌溉设备数量众多,位于磴口县的49.7万亩高标准农田里,一个巨大的澄清池十分引人注目。工作人员只需在APP上进行操作,就能对滴灌设备下达指令,粮食的“解渴水”便如春雨般均匀洒落,真正实现了“人在家中坐、水从田间流”的目的,享受着“云享灌溉”的带来的便利。
此外,更加智慧、高效的用电服务也为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做足保障。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磴口供电公司的员工石磊仔细查看着磴口县高标准农田里的用电设备和线路运行状况,对变压器、农业排灌线路、抽水泵等电力设施进行全方位“体检”,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种植户的认可。
在在磴口县隆盛合镇高标准农田中,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农机系统正在春耕春播中施展“智慧”耕地信息“动”了起来。石磊介绍,现在的田野里,处处显露着“科技范儿”。天上无人机自动打药肆意翱翔,地下卫星平地机规律耕种,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使农作物“细酌慢饮”。近年来,农民们深刻意识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必要性,给农业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黄金路”。
智慧农机的应用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而这科技化、数智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2021年以来,磴口供电公司积极响应项目用电需求,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6630.015万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199.469公里,新建及改造柱上变压器73台,供电总容量达6150千伏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使得项目区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逐步打开本地区的丰产“密码”。
为确保不误农时,该公司还通过“人巡+机巡”的方式,对涉及农业生产的电力线路、台区、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粮食生产用上安全电、可靠电、舒心电。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的稳产增产,电力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接下来,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磴口供电公司将围绕“12578”工作思路,聚焦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确保“塞上江南”巴彦淖尔农业生产电力安全稳定,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郭书玥)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