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1月19日电 包头公安交警以全区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按照公安厅、市公安局党委部署要求,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断破解制约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障碍和难题,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大力推进全市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为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展现公安作为。
推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在“专业”上,进一步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推动机制重塑和流程重造,将交警警种做专做细,使机制运行更加科学、分工更加明确;不断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引进交通组织、事故预防、科技应用等方面专业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在“机制”上,积极打造信息主导下的“主动勤务、预防勤务”模式,构建情报主导、快速响应、精准施策、高效服务的新型警务模式,提高警务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一线交警工作活力和创造力,提升警务服务质量和执法公正性,推动警务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在“大数据”上,深度挖掘和整合交警核心平台数据资源,推动多平台融合对接,并融合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汇聚多方数据资源,强化警务数据共享、部门警种联动、网上网下同步应对,精准把握道路交通运行的内在态势规律,锁定高风险车辆和重点违法行为,预测预警路面风险隐患,为一线实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强化科技信息化支撑,激活培育发展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澎湃动能
积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大势,加快推进交警科创中心实体化运作,联合信息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推动新技术成果加速落地。积极创建“科技兴警示范、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四大行动,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武,培养数智思维,提升大数据应用、云警务实操能力,不断沉淀技术力量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推动感知设备迭代升级,继续扩大智能感知设备覆盖面,补齐重点国省干道、农村道路感知盲区,逐步淘汰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提升科技设备密度,配套边缘计算设备和智能算法,实现立体化、全域化态势感知。深化新技术、新装备研究试用,探索智能AI、可穿戴类设备、警用机器人、无人机等实战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感知来源,不断增强公安交警装备智慧化保障能力。加强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矩阵式宣传阵地平台,不断丰富交通安全普法宣教形式,进一步扩大交警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
深化交管服务改革创新,打造“党建+枫桥式”为民服务主题品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枫桥式”岗位标兵、“枫桥式”基层所队、“枫桥式”工作法,引导广大民辅警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人人争当践行“枫桥经验”的先进典范。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充分发挥“966122”服务热线作用,进一步完善智能AI技术应用,实现全天24小时自动回复咨询类问题;进一步健全群众意见建议的处理、反馈机制,提升诉求办理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实现民意诉求“控增量、减存量”。积极打造“枫桥式”车管所,不断深化车驾管“放管服”改革,创新无接触自助办、24小时线上办、人机智能办、视频互动办等服务新模式,力争车驾管工作各项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均走在自治区前列。在春节、国庆、寒暑假等节点,因地制宜出台节假日办业务、考试“不打烊”、开放限时停车路段等便民服务举措,让交通管理更有温度。不断丰富完善“包头交警”公众号应用场景,优化服务体验和品质,打造群众的掌上服务站,让交管服务更加便捷便利。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