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4月7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锡林郭勒盟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信用助企”活动,深化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大力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全面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效能,构建起“信用+监管”“信用+服务”“信用+修复”的信用助企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信用+监管”,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深入落实国务院《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意见》,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2025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和抽查计划,按照“无法律依据不检查、无计划不检查、无清单不检查”的原则,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监管精准度与靶向性。强化协调联动,扩大部门内部和部门间联合抽查比例,持续完善涉企“综合查一次”,对涉及随机抽查事项的监管领域原则上不再部署专项检查和“全覆盖”式巡查,从源头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实现多个部门“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全盟共计开展涉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129次,较2024年同期减少24次,联合检查比率达到98.11%。
二是“信用+服务”,推进惠企政策落实。持续优化信用监管服务,加强“信用+金融”服务。聚焦诚信建设工程,着眼信用“变现”难题,以信用评价为基准,用信用赋能的方式实施信贷扶持,充分运用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模型,形成信用评价分值,为金融机构个体工商户信用授信额度提供数据支撑,在服务和监管过程中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对诚信经营主体积极宣传推广“个体蒙信贷”惠企政策。今年以来,成功为600余户个体工商户授信1.5亿余元,进一步提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信心,为经营主体稳健发展送上“及时雨”和“新动能”。
三是“信用+修复”,全力护航企业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构建“执法+服务”相融合模式,建立完善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制度机制,加强行业指导和帮扶,引导经营主体主动进行信用修复,全力做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移出工作。积极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实现信用修复“不跑路”“不见面”“全程网上办理”。联合盟发改委开展全盟“助企行动”信用修复培训暨现场受理活动,解读信用政策法规、失信惩戒政策,结合信用修复案例讲解及实操演示对企业现场提问进行了解答,进一步提升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截至目前,已修复经营异常名录62户,修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1户,信用修复网办率达90.7%,切实以信用修复护航企业发展,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增信减负”。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