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韩鹏飞)在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正跃然于眼前。这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发展的活力与自然的美景相得益彰。推窗望去,满眼绿意;出门漫步,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绿地公园繁花盛开,高楼大厦错落有致。而更为引人瞩目的是,这里的信用氛围和营商环境,它们如同一块强力的磁石,吸引着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创新创业的激情在这里熊熊燃烧,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创业“梦工厂”正在形成。
作为宁德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在打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课题上做出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探索。东侨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雷祖铃介绍,深化改革与推进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东侨始终将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深入推行“一二三五”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进程,以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举措提升信用质量,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努力打造宁德服务东侨的样板,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出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近期,东侨开发区在这个方面又有新动作。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宁德农商银行携手合作,共同设立的“经营主体登记便民服务点”在宁德农商银行东侨支行内揭牌成立。这个服务点意义非凡,它为新设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免费代办、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站式服务。这一创新举措让办事群众无需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的时间,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宁德农商银行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的注册登记业务合作机制,布设了营业执照自助打照机,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东侨在这方面的努力不止于此。近年来,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对接,提供能够反映经营主体信用状况的信用信息,为小微企业享受退税减费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3年,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福建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宁德办事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方面加强合作,拓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应用。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提供宁德市经营主体信用信息以及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政府质量奖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相关荣誉称号的企业名单,信用社则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状况,为企业提供“贷款优先、额度优享、利率优惠”的“三优”服务;对于处于经营异常名录、有行政处罚记录、在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内的企业,信用社加强小微企业的风控管理。双方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小微企业服务的通知》,及时协商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信用信息共享等问题,共同扶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东侨将继续优化一站式登记服务,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监管工具箱,切实发挥信用在助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帮助失信经营主体重新塑造信用,助力企业便捷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为宁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营商环境的优劣,民营企业最有发言权。在东侨开发区,企业如今不再为多部门跑办手续而头疼。德京集团有限公司的办证经历就是众多受益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以前,从拿地到项目开工,企业至少需要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多个部门之间办理手续。然而,在2023年11月,借助东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的东风,该公司当场就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桩基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土地出让合同》等五证,这不仅是宁德市首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五证同发”,更是福建省首个零碳“标准地”锂电产业配套园区开园。
东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是这一变革的背后推手。东侨开发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与以往的工业用地相比,“标准地”出让改革通过事先评估等创新举措,加快了企业施工投产的节奏,成功实现了土地“交地即交证”“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东侨通过设立工业用地“标准地”服务专窗,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健全项目简审机制,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企业投产按下了“加速键”。
这种改革还在不断升级。2024年上半年实行的“十二证同发”就是“五证同发”的升级版。在“五证同发”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行“前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措施,在业主单位和审批部门之间构建起更为顺畅的沟通桥梁,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后续工作的效率。9月27日,孚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东侨开发区北部企业服务中心同时拿到了“十二证”,这一举措为企业节约了近100天的开工等待时间。孚力科技锂电储能高端按摩椅制造项目负责人钟云花对东侨的服务赞不绝口。
东侨开发区还积极创新窗口服务模式,聚焦办事程序繁杂、材料繁多、耗时过长等问题,将“一事跑多窗”转变为“一窗办多事”,推出了6项“一件事”服务。这些服务累计受理858件,平均减少跑趟次数1.7次,节约办理时长9.1个工作日,精简申请材料23.1份。同时,东侨组建了“营商诊室”,定期举办“专家坐诊日”“巡诊上门”活动,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共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31期“专家坐诊巡诊”活动,帮助100余家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此外,东侨还积极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推动窗口和部门前后台密切配合,加强实地调研走访,将“企业找上门”变为“服务送上门”。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支撑,运用无人机、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展项目现场踏勘、生产经营现状分析等工作,推出项目审批“智能导办”服务,实现了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的高效互动体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点。雷祖铃表示,开发区将继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举措,牢固树立“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意识,聚焦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持续创新产业招商、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以“服务真心”带动企业的“发展信心”,为宁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