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为高标准建设平陆运河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指导平陆运河集团创新实施信用管理,以工程质量信用“红黑榜”为载体,通过科学量化评价与规范运作流程,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并强化质量安全。
一、实施“七维度”量化评价。围绕安全、质量、进度等七个关键维度,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门设立“红黑榜”评价办公室,负责组织评价及结果公布等工作。评价中强化刚性约束,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工程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黑榜”。同时,注重正向激励,进入“红榜”的分项工程,其一次性抽检合格率和外观质量合格率指标,在平陆运河技术标准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评价还明确了进度达标线,即当期进度计划节点及产值计划完成率需达100%,且累计计量完成率达80%及以上的,方可列入当期“进度红榜”进行指标累加评价。目前,“红黑榜”每季度评价一次,已有60家参建单位参与,涵盖设计单位8家、监理单位13家、施工单位39家。
二、规范“六环节”组织流程。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指导下,评价办公室组建工作小组执行考核评价,并将初评结果提交各参评单位,给予三日申述期。工作小组根据申述意见进行再次核查,核查结果经办公室提交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办公室进行公布。这一流程通过多方核实,旨在消除信用评价过程中,特别是扣分裁定环节的主观随意性,严格管控工程项目信用评价的廉洁风险,并将公平、公正、公开实施信用评价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三、创新“两层面”联动奖惩机制。“红黑榜”评价结果直接与施工单位项目管理的合同约定优质优价奖励金挂钩,成为落实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在项目层面,实行“红榜”激励与“黑榜”惩戒相结合:对列入“红榜”的单位予以公开表扬,并在下期合同约定的优质优价奖励金考核中给予加分;对列入“黑榜”的单位则进行通报,视情况约谈其法人代表或发送警示函。在行业层面,评价结果直接关联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季度、年度信用评价,将项目表现转化为企业长期的行业信用记录,从而放大奖惩效应,规范市场秩序。截至5月底,累计已发放约5410万元合同约定的优质优价奖励金,其中施工单位单家最高获得奖励金约331万元。这一机制有效促使各参建单位持续增加资源投入,规范现场管理,派驻精干力量,并引入信誉良好、履约能力强的劳务队伍,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施工氛围,有力推动了平陆运河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