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海南省打造“审管法信”机制融为一体的全省跨部门综合监管服务体系,为构建“无事不扰、有事管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深刻助力。通过优化审管联动机制、推进工作机制改革、挖掘信用信息数据价值,海南省政府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还增强了信用监管的精准性和透明度。这些举措有效支撑了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一、优化互联网+监管系统,支撑“审管联动”高效运行
一是积极推送系统对接。建成打通覆盖全部政务服务系统的“海易办”平台,实现批后核查的信息共享,减少了审批部门手动推送办件数据至监管部门的工作,累计推送行政许可办件88838件。对接海南省市场监管综合业务平台、海南省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海南省卫生健康监督综合管理平台等16个重要系统,减少基层在“互联网+监管”系统和部门自建系统重复录入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上述平台累计共享了行政检查数据17.8万件,行政处罚数据9.2万件。
二是建立“一网监管”系统。优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全省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提供支持分层分级应用的监测预警、综合研判、可视化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自2023年以来,通过架设个性化数据模块,汇聚“互联网+监管”“12345”等各类系统数据,已推进19个省级自检监管执法系统、15个国家垂直监管执法系统的整合接入和数据打通,累计汇聚监管对象基础信息548.1万条、监管对象行业信息4.06条、审批信息17.8万条、监管信息37.1万条、执法信息7.69万条、信用信息170.28万条、证照信息902.07万条,通过“一企一档”,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核查服务,提升监管效率。各市县和省级相关部门的监管数据实现网上走通,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业务联通、高效监管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三是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统筹推进承诺即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开展监管大数据分析利用,实现各类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风险可预警。自“互联网+监管”系统启用以来,累计在线完成告知承诺批后核查任务3.1万件次,加强告知承诺审批的事中监管。基于“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发经营主体和监管行为分级分类管理库,对经营主体实行画像管理。通过“企业码”“监管执法”应用,方便监管对象在线查询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在线反馈整改、评价反馈等能力,提高监管透明度,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
二、深化工作机制改革,推动“管法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协作管理等制度规范,科学设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范围。编制完善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与相关职能部门已建设执法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执法规范、执法平台、执法标识、考试考核、机构人员管理“五统一”,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在线办案。
二是完善多方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聚焦“协作联动”“互助共享”,加强互动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监管新格局。2023年,成立多方协同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将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明确由营商环境建设厅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梳理需要多部门协同监管的重点事项,对多部门协同监管重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
三是创新场景式清单化“综合查一次”。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推广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作机制,拓展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推进扩大“综合查一次”覆盖面。海南省累计配置12个“综合查一次”基础场景,制定“12+N”的“综合查一次”场景,鼓励各市县谋划“个性化”场景,通过场景明确牵头和参与部门,有效解决相互推诿难题。以业务主管部门为主体,压实行业监管职责。市县营商部门发挥统筹作用,创新计划日历进行任务撮合,充分利用检查实施清单成果,结合企业码监管执法应用,立体式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四是持续梳理监管事项清单。持续推进各部门行政监管职能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梳理,做好与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衔接,2024年9月30日印发《海南省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海南省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上破解“没人管、多头管”问题。自2023年以来,共梳理35个领域监管事项,将5422项监管事项(主项)梳理形成标准化监管事项918项,精简率83.07%;将监管事项子项75700项梳理形成6045项,精简率92.01%;将行政检查实施清单19306项梳理形成标准化检查实施清单1326项,精简率93.13%。通过梳理,初步实现监管事项与行政许可事项的对应,与执法事项清单的关联和兼容。
三、挖掘信用数据价值,服务“信管互通”应用场景
一是强化信用数据归集共享。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年版)》和数据归集目录,及时归集公共信用信息,拓展市场信用数据归集。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池”,分级分类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开放共享信用数据。目前已经打通了行政处罚数据自动推送信用(中国)的数据通道,具备行政处罚数据自动共享的能力,为行政审批、金融信贷、行政监管和执法等提供支撑。在“一企一档”“信用+专项检查”等场景中对接自贸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省大集中式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等9个信息系统,应用商事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企业风险等级、水务建设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信息等12类公共信用信息。
二是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推动行业监管数据实时共享,升级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围绕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及早发现和化解风险,为辅助决策、开展重点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支撑。通过技术手段,建设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2023年已在23个监管领域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200个“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机结合,其中部门联合抽查的应用领域10个,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确定抽查比例的抽查事项占比达到85%。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以此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
三是开展差异化信用场景建设。通过推行“信用+沙滩”审批模式、市场监管“云”模式和“信用+承诺执法”等创新措施,优化市场监管,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创新打造“信用+沙滩”闭环监管模式,率先出台《陵水黎族自治县沙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梳理“信用+沙滩”企业服务表对企业进行信用赋分,标注红橙蓝黑四个信用等级,对红档及橙档企业提供“无感式”承诺制。在三亚市以推行“云上监管”为重要抓手,探索电子秤数字监管新模式,实时监测海鲜品是否超出政府调控价格,并且探索制定《市场信用评价制度(参考样式)》等制度,指导市场管理方根据商户的信用分值作为摊位轮换、规范管理的重要因素。在海口市开展“信用+承诺”柔性执法,针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难题设置“违诺再罚”,为沿街商户免予行政处罚48.72万元;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问题,执法人员开展垃圾分类普法宣传,完成垃圾分类整改小区37个;针对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复耕等问题,与农户签订承诺书,2023年共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图斑整改982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