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百元真稇沙打破场景消费困局,寰九酒如何走上年轻人饭桌?

2025-08-23 11:37:24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今年,白酒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以往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往往是高端白酒的销售高峰,宴请和送礼构成了销量的双引擎。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与消费观念的理性化,讲排场、重包装的礼赠需求显著收缩,与之相对,婚宴、寿宴与家庭聚餐等更具温情的饮用场景保持稳定。

  宴请降温 真实饮酒场景正在回归

  传统宴请及礼品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而家庭聚饮、小型社交等场景成为新的增长极。寰九酒正是敏锐捕捉到这一转变,选择以“真稇沙、简包装、亲民价”切入市场,这意味着白酒真正回归到“喝”的本质。其数字系列产品,尤其是寰九165与寰九385,摒弃豪华外盒与冗余装饰,把成本坚决投向酒体本身,让百元价格带也能尝到传统大曲稇沙工艺酿造的醇厚酱香,打破了高品质酱酒“高不可攀”的固有认知。

  据悉,寰九酒打入大众市场,并非是妥协,而是建立在对自身酒体品质的自信之上。165、385两款产品均严格遵循“12987”古法酿造,基酒经五年以上陶坛储存,确保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经典茅系风格,契合现代人对“少负担、更健康”的饮酒期待。从“为他人喝”到“为自己饮”的转变,正是寰九酒所倡导的“天天一小口,品到九十九”生活理念的真实写照。饮酒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日常生活的方式。

  零售渠道重构 直营模式打通价格壁垒

  近年来,随着电商、即时零售与社群营销的兴起,白酒的销售模式正从传统的经销商体系向多元化、扁平化的零售生态演进。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便捷、透明、可互动的购买体验成为关键决策因素。

  传统的白酒流通体系,多级分销机制导致产品从出厂到终端需经历层层加价,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钱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体现在酒体品质上,而是消耗在渠道冗余中。寰九酒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大力加码零售渠道布局。在商超、酒水专卖店、线上旗舰店与直播平台等渠道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与精细化运营。尤其在当前白酒零售渠道普遍面临动销放缓、库存承压的背景下,寰九凭借真诚的定价和过硬的品质,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逐渐构建起以真实饮酒者为核心的新型客户圈层。

  轻量化 年轻化 一瓶酒里的生活主张

  当白酒消费主体逐渐向年轻群体迁移,传统的“厚重”文化与“应酬”形象难以引起共鸣。Z世代与千禧一代不再将白酒视为父辈的专属饮品,他们追求个性表达、注重生活品质,也更愿意尝试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消费形态。如何让厚重的酱香文化被年轻人“轻松接受”,成为品牌破局的关键。

  寰九酒的答案是:不改变本质,但重构表达。以寰九265为例,在产品设计上,265毫升的精致容量既满足微醺需求,又避免了传统大瓶装的饮用压力,尤其契合年轻群体对“轻松消费”的追求。在包装设计上,晶莹玻璃瓶身搭配金色方形瓶盖,中间的太阳图腾与瓶身荷花鎏金图案相映成趣,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简约风格巧妙融合,使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可陈列的时尚艺术符号。

  与此同时,寰九在线上通过酒类达人、生活博主展开内容共创,将“轻饮酒”理念融入现代生活叙事。不需隆重宴席,只需一碟小食、两三好友,甚至一人小酌,也可尽兴。回应年轻人追求轻松、健康、悦己的消费心理。

  当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寰九酒以其对轻量化消费的洞察、直营模式的革新和文化表达的重塑,每一步都紧扣“创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既没有为了年轻化而盲目跟风,也没有因坚守传统而故步自封。寰九酒将持续秉承这一理念,助力白酒从传统饮品向现代生活符号跨越,开启行业发展的新可能。


编辑:沈露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