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烟雨江南的之江之畔,到雄奇壮美的武陵山脚下,1992年播下的那颗名为“浙涪协作”的种子,历经三十三载春华秋实,早已根深叶茂。两地携手,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初心启航,如今已跃升至“产业共振、人心相向”的协作发展新境界。“十四五”以来,两地累计签订对口支援经贸合作项目协议42个,协议投资额高达761.73亿元。这条跨越1800公里的协作纽带,不仅书写着山海情深的动人篇章,更成为观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窗口。
当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身处中国数字化潮头地带的浙江,正以AI为笔,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一路高歌猛进,截至今年6月已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8%以上,展现出澎湃动能。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场声势浩大的“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正全域铺开。“强化AI赋能加速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已成为这座超大城市全面提升发展、服务与治理能力的核心战略支点。
科技创新同频,发展脉搏共振。浙江与重庆涪陵,一东一西,在人工智能的广阔天地里找到了深度协作的新契合点。这股合力,不仅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描绘出崭新图景,更为浙江与涪陵的协作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涪陵区,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正成为浙涪协作在“AI+文旅”领域的创新典范。它积极吸纳包括浙江科技企业在内的全国前沿技术,将其内化为驱动自身范式跃迁的核心引擎。景区内,诸如“六小龙503AI咖啡馆”等一批AI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惊艳亮相,将前沿科技与壮丽山水、地域文化巧妙融合,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智慧文旅体验。这不仅点亮了武陵山大裂谷的科技魅力,更成为涪陵打造“旅游业创新发展示范地”进程中,一座由浙涪协作共同铸就的、光彩夺目的新地标。
“六小龙503AI咖啡馆”效果图
山海携手,以AI为桥,一幅东西部协作共富、科技赋能未来的壮美画卷,正在长江经济带上徐徐展开。
核心定位——将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打造成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地
早在2021年,浙江省便率先在全国提出推动全域性数字化改革,开启了系统性重塑发展优势的新探索与新实践,其数字化建设持续领跑全国。这股从之江大地生发的变革力量,跨越山海,在全国多地开花结果。这种引领生产力变革的前沿律动,与重庆“强化AI赋能,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交汇,催生出一系列“数字+产业”深度融合的蝶变之花。
浙江与重庆,东西呼应,持续构建起“江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数字创新生态圈。浙江依托数字经济的雄厚积累与先发优势,输出先进的“城市大脑”技术架构等智慧结晶;重庆则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据枢纽的战略定位,全力锻造国家西部算力枢纽。成果,在两地热土上处处可见:浙江杭州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经验,特别是其数据底座构建等核心能力,已在重庆城市治理领域落地生根,推动效能显著跃升;浙江温州制鞋企业的生产订单信息,通过重庆“渝快办”平台实现秒级直达西部跨境电商仓库,东西部数字协同动能澎湃流淌,不断为浙渝两地的深度合作刻下时代新注脚。正如行业观察家所言,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嫁接,更是一场关于跨区域制度创新协同高效的“压力测试”。
铜墙铁壁·天门洞索桥
过去一年,浙涪交流再谱新篇章。双方互访频繁,先后有119名浙江干部赴涪考察调研,来自浙江的3162万元无偿援助年度资金,为涪陵区41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提供强力支撑,浙涪经贸合作项目累计签约20个,协议投资达308.18亿元,奏响浙涪产业“联姻”最强音。
此轮深度协作中,文旅产业的亮眼表现堪称典范。2024年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强调,“要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塑造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旅产品”,为重庆文旅描绘了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如今,在涪陵武陵山大裂谷,这一蓝图正以浙江智慧注入活力,转化为生动现实。景区内“六小龙503AI咖啡馆”等AI智慧旅游沉浸式空间,成为展现东西协作的魅力窗口。来自浙江的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滋养着涪陵的奇山秀水与深厚人文。
从身临其境的智能导览交互,到虚实交融的沉浸式虚拟体验,再到基于大数据画像的精准客群触达,层出不穷的科技应用新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全面重塑着景区的运营模式与发展逻辑,为“诗”与“远方”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场景突破——打造沉浸式人工智能线下消费应用新场景
深藏于涪陵区群山的武陵山大裂谷,是一部凝固了2.5亿年地质变迁的“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教科书”。如今,古老的地质史诗正被注入澎湃的数字活力。
青天峡地缝1米阳光
在涪陵交旅集团的规划中,未来,游客站在裂谷观景台,轻点AR眼镜,数字孪生技术就能瞬间将时光拉回2.5亿年前:古特提斯洋的万顷碧波、印支运动的壮阔造山、水与岩亿万年的精雕细琢……这些撼人心魄的史诗级图景,将以可触摸的方式栩栩呈现。以AI赋能激活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以数字文明传承千年地质文脉,悄然重塑传统景区的文旅体验。
这只是该景区探索“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之一。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之高险时,用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眼下,在武陵山大裂谷景区的核心区域,依托武陵山险峻地貌建设的“六小龙503AI咖啡馆”,致力于成长为“创新发展示范地”的现象级文旅新爆款,进一步推动涪陵区“AI+文旅”融合发展范式走向成熟。
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人工智能悬崖咖啡馆,“六小龙503AI咖啡馆”打造出“悬崖+AI”反差场景,借助通透玻璃幕墙270度自然景观与机器人空间形成视觉冲击;将传统观光升级为“云端品咖”“科技打卡”,突破了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的传统模式,重构着景区消费空间及内容……通过强化AI赋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文旅创新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咖啡馆融合了“杭州六小龙”及其他数十家前沿科技企业的最新成果,包括Deepseek互动、强脑科技疗愈、宇树机器人服务等,生成近百项AI应用场景体验,成为目前罕见的线下新消费场景。来自浙江的科技要素与武陵山大裂谷景区的山水人文风光和谐交融,再次上演“东西互济”的数字创新协奏曲。
为进一步打响“六小龙503AI咖啡馆”的知名度,涪陵交旅集团携手浙报文娱重磅推出同名微综艺,邀请明星主理人青年演员毕雯珺、女子组合NAME成员李思阳,店长、新锐演员李雪丹与各具特色的达人来到咖啡馆,通过智能化服务、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互动,全景展现科技“未来之窗”的魅力,15期的节目体量触达全网,预计将引爆话题量超20亿。自然奇观叠加未来科技、文娱节目引发线下打卡,一股新的跃变发展势能正在悄然积蓄。
“六小龙 503AI 咖啡馆”明星主理人毕雯珺、李思阳与店长李雪丹
战略升维——涪陵“全国科技应用场景创新之城”的范式跃迁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武陵山大裂谷的创新探索证明:当古老的地质奇观遇上前沿的数字技术,产生的不仅是旅游体验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六小龙503AI咖啡馆”为喀斯特地貌等特殊地质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创新范本,将AI人工智能与景区、城区、园区深度融合,培育出颇具特色的“科技+工业+生态”高质量发展涪陵范式。
武陵山大裂谷—云雾阁
前不久,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的“2025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暨推介大会”上,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凭借突出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2025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与此同时,依托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涪陵区将协同推进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实上,“六小龙503AI咖啡馆”并非涪陵唯一的“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范式,紧邻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入口的武陵云海疗愈酒店,也将AI技术因子融入酒店服务的诸多细节。
在酒店大厅,行走的数字讲解机器人不停忙碌着,为客人提供智能咨询、迎宾接待、指路引路等服务;在冥想区,借力“强脑科技AI疗愈冥想系统”,客人通过App与高精度脑电检测设备结合,即时获取高效放松舒压、科学正念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康养室,智能健康检测仪5分钟可以检测出7000项健康数据,并生成私人身体健康评估报告。
相隔不远的武陵云海疗愈酒店与“六小龙503AI咖啡馆”形成双子交映之势,共同助力武陵山文旅品牌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从运用全息技术重现816工程建设场景,到将激光秀与灯光秀融为一体的“两江四岸”视觉盛宴,再到穿戴VR设备即可穿越“巴国故都”的长涪汇历史文化长廊,涪陵的山水人文正被科技重新定义,印证着涪陵向“旅游业创新发展示范地”稳步迈进的昂扬身姿。
乌江潮涌千帆竞,涪陵再启新长征。接下来,涪陵将持续推进大裂谷景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巴蜀文化走廊、打造世界精品景区中持续发挥引擎作用。涪陵,这座山水之城,正用智能科技唤醒千年文脉,以科技赋能文旅焕新,描绘更加绚丽的智慧文旅新画卷。(徐子胭 陈爽 本版图片由涪陵武陵山旅游公司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