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博威合金突破“铝代铜”技术壁垒,引领新能源汽车线束材料革命

2025-08-21 12:44:37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轻量化、低碳化、低成本已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然而,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铜作为电气系统的核心材料,其用量激增,资源瓶颈与成本压力日益凸显。据统计,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用铜量高达60公斤以上,是传统燃油车的3至4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铜资源却严重依赖进口,年缺口达80万吨,资源安全与供应链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铝代铜”成为行业寻求材料替代的重要方向。铝材具有价格低、密度小、储量丰富等优势,但其在导电性、抗蠕变性和电化学腐蚀等方面的性能缺陷,尤其是应用于汽车低压线束系统时存在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卡脖子”难题。

  作为高端合金材料研发与制造的领军企业,博威合金携手全球连接技术巨头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联合金发科技、Komax等产业链头部企业,组建“铝创多赢生态圈”,历时两年攻关,终于在今年实现了铝代铜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博威合金板带副总裁孟祥鹏表示:“铝代铜不是简单的材料替换,而是一场基于底层材料创新的系统性革命。”公司通过原子级设计的铝合金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了铝材在高温下的蠕变失效和与铜连接时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新型铝合金在180℃高温下仍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蠕变性能接近纯铜水平,彻底消除了因材料变形导致的连接松动和电阻升高风险。

  图源:TE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博威合金长达六年的数字化研发投入。公司融合知识图谱、计算仿真、机器学习与数字孪生等AI技术,构建了专属的AI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博威合金多年的材料数据与海量外部数据,能够快速推荐合金配方与工艺路线,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材料设计的精准性与响应速度。

  图源:博威合金

  此外,博威合金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一旦出现材料失效,可通过云端数据链快速定位批次、工艺环节甚至具体料号,极大提升了质量管控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铝代铜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测算,全面推广后,每车可降低用铜约10公斤,成本下降10%,整车减重显著,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万吨。以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计算,该技术有望开辟360–480亿元的低压线束新材料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是,铝代铜将有效缓解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战略风险,推动产业链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高度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博威合金与TE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生态圈共创”的成功范本。孙晓光强调:“单打独斗无法解决系统性问题。只有联合材料、设备、连接器、线束等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才能实现技术闭环与快速落地。”

  图源:TE

  博威合金不仅具备材料端的核心研发能力,更通过成立技术市场部门,跨领域吸纳电气、机械、材料等多学科人才,推动从“产品导向”向“场景解决方案”转型,真正实现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

  目前,博威合金的铝代铜材料已在多家主流车企及Tier 1供应商中进入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底可实现量产上车。公司还将持续拓展铝代铜在高压线束、高速高频线缆等更多场景的应用,进一步释放材料替代的潜力。在铜合金主业稳健增长的同时,期待“铝代铜”能开辟新材料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展望未来,博威合金将继续以数字化研发为引擎,以材料创新为核心,推动汽车制造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编辑:沈露
审核: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