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前夕,北京眼科学会与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联合举办“第四届住院医师病例研讨会”。本届论坛深度融合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激发青年医师钻研热情,推动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论坛聚焦两大核心目标:一是通过演讲竞赛,锤炼青年医师的临床思维、病例总结与表达能力;二是深入研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精细化落实路径,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论坛旨在汇聚人才、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促进有组织的科研论坛,增强学科承担重大任务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对青年医师掌握与运用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全面检阅。
大会执行主席杨付合(业务院长、眼表角膜病科、青光眼科主任)全程主持。
出席专家包括:大会主席朱思泉(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首席专家),大会副主席侯宝杰(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主任、业务院长),苏金萍(业务副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郭晓文(业务副院长、屈光性白内障中心主任)、李刚(原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主任、业务副院长、屈光中心主任),常务副总经理孙宏健,行政副院长屈宁奇,以及眼底病科主任陈建霞、麻醉科主任崔利芳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师代表。
领导致辞
大会主席朱思泉(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首席专家),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旭波出席论坛并致辞。
朱思泉致辞强调,医师节承载荣誉更肩负责任。“德馨于行”要求心怀大爱、敬畏生命;“技精于勤”鞭策精研医术。他期待论坛加速青年医师成长,助推核心制度落实。
侯旭波强调医疗安全重于泰山。建院近20年,质量始终为立院之本。本次论坛旨在向管理要效益、向细节要安全。全院须树牢“质量即生命,安全即底线”理念,精进诊疗规范与服务流程,赢取患者信赖,筑牢发展根基。
病例研讨
演讲赛环节精彩纷呈。来自临床一线的13位青年医师依次登台,聚焦眼科前沿热点,围绕陈旧性视网膜脱离、飞秒激光联合多焦晶体植入、全生命周期近视治疗、外斜视术后训练、高血压患者麻醉管理、玻璃体疾病与B超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RVO继发玻璃体病例、角膜层间上皮植入、ICL术后并发症处理、复杂病例诊疗解析(一波三折)、成人小眼球白内障手术、眶蜂窝织炎合并肿物等主题,带来精彩解析。
每位选手演讲结束后的“黄金2分钟”环节,杨付合院长现场随机抽取十八项核心制度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内容涵盖首诊负责、三级查房、术前讨论、危急值报告等关键点。选手们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将制度融入临床实践的素养,赢得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
专家点评与颁发奖项
颁奖环节由孙宏健常务副总经理主持。经过专家评审团的综合评定,王小楠凭借“飞秒激光联合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案例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娄锦程、李尧琪获得二等奖;王森林、安文韬、李丙坤获得三等奖;闫浩宇、潘晶晶、连丽娟、张文文、王院飞、陈家豪、李丹丹七位医师获优秀奖。颁奖典礼环节由常务副总经理孙宏健主持,院领导及学科带头人共同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精细化管理升级
随后的“医疗质量管理精细化升级论坛”将论坛推向更深层次。朱思泉作了题为《十八项核心制度——创建三甲眼科医院的奠基石》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核心制度的精细化分解、责任化落实的具体路径与方法论。杨付合院长现场庄严宣读了《十八项核心制度责任人名单》。九位来自各科室的业务骨干、青年医师郑重走上台,从侯宝杰院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责任证书。他们庄严承诺,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以身作则,确保“制度执行无例外,责任落实无死角”,将核心制度的要求贯彻到医疗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技能的竞技,更是一次职业精神与责任担当的深刻淬炼。医院创新性地通过“以赛促研、以问促用”的形式,将抽象的制度条文转化为生动的临床场景,将“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价值观切实融入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九位责任人肩负起的是守护生命健康的使命,他们将带领团队在日常诊疗、手术操作、病历书写等方方面面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使之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坚固基石和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实堤坝。
站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起点上,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医院将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纪律严明、服务至上”的眼科医师精锐之师,让“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成为镌刻在每一位医师身上的鲜明标识,让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坚实的“华厦”智慧与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