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攻克EMC难关,华昱欣欧洲户储弯道超车

2025-08-15 16:37:01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短短一年多时间,储能市场企业已经从“方兴未艾”的热血状态进入了“平静期”,几万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近身肉搏”,如今只有不到半数还在市场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政策的变化,储能企业的打法也有了新变化。

  “剩下的企业凭什么PK?就看到底谁能抓住客户痛点。”华昱欣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魏齐良表示,“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看到的是储能产品到底能不能创造价值、以及创造多大的价值。”

  EUPD Research数据显示,尽管德国、意大利略显低迷,欧洲储能市场仍然呈现出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将新增超100万套户用储能系统。不过在政策红利和技术挑战下,行业也正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洗牌。在行业变局中,企业需要面临的是全球布局中的策略调整与更为严苛的技术考验。

  退潮后勇进,EMC实现欧洲户储弯道超车

  欧洲能源格局变动,高昂的能源账单背后,光储产品开始走俏热销,这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然而随着政策调整、欧洲对光储产品考核要求加严,让不少企业士气锐减,市场低迷、库存挤压,与此同时售后成本大幅上涨,部分企业不得已黯然退场。

  就在业内普遍认为欧洲储能热浪已退之时,华昱欣却选择了激流勇进,尤其是向系统性技术难点——EMC问题发起挑战。

  在电力设备中,开关器件的高频使用会导致电压和电流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振荡变化、产生谐波污染。就光伏系统来说,逆变器EMC性能不达标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电磁干扰,降低系统的转换效率、增加系统的损耗;而对于储能系统来说,EMC带来的谐波问题还会对控制电路、通信电路等产生干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印度曾有报告指出,部分光伏逆变器因EMC性能不达标,导致电网出现谐波污染和电压波动,不仅影响了电网的电能质量,还增加了电网保护设备的负担,甚至导致区域电网的不稳定。

  德国曾在2024年发布一则禁止某品牌入市消息,理由是其逆变器不符合EMC标准、会对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造成电磁干扰,不仅会造成网络连接不稳定,甚至会影响附近警务和救援服务网络。

  “目前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有限、其逆变器产品的EMC性能是很难达标的。”魏齐良指出,因为EMC认证检测项目极多、技术要求比较高,仅在实验室测试周期就长达半年到9个月,所需的研发投入成本也极高。

  “但华昱欣就是要做精品,我们就是要保证所有出厂产品都经过EMC检测认证。”在这样的坚持下,EMC痛点反而成了华昱欣成长的起点。

  华昱欣EMC暗室实验室

  据魏齐良介绍,华昱欣斥巨资打造针对EMC检测的暗室实验室,测试内容包含了辐射、静电抗干扰度、瞬间脉冲抵抗能力等众多种类项目。而这种频繁测试还需要从国外进口采购替换件,每年也将带来高额维护成本。

  不过,这种高标准、高投入如今已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回报。华昱欣攻克EMC这个业内“烫手山芋”后,继续带着这份对品质的坚持和对技术的敬畏,在产品性能、客户体验和市场适配度上不断精进,在欧洲实现了顺利弯道超车、成为市场黑马。

  就在2024年底,华昱欣与欧洲一家消费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如今其微逆产品已成为走量爆款。“他们之所以选择我们,EMC性能更高是其中一个原因。”魏齐良表示,早期客户在各种工况下对其产品进行严密测试,就希望找到缺点和短板,然而华昱欣最终满分通过、远超客户的预期。

  在欧洲站稳脚跟后,华昱欣也将这种“高标准”带入了其他地区,在户储市场实现了多点开花。

  户用市场变局,需“自抬身价”

  尤其在“向海外”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浪潮下,储能市场拐点已至。从欧美到澳洲、再到亚非拉新兴市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叠加能源电力价格调整,又恰逢新能源高增,让亚非拉地区光储市场需求激增。

  此时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商机,而产品就是武器。基于“更高标准”自我要求,华昱欣又多次踩准了发展机遇、在全球布局上步步为营。

  魏齐良表示,企业坚持着每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策略,包括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各个国家,每个新的市场版图开拓,都要经过前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并制定针对性的、清晰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定向研发。

  以华昱欣推出的户储产品All-in-One光储一体机为例,如今在欧洲成了“爆款”。

  华昱欣员工为客户讲解All-in-One光储一体机

  华昱欣早期深入现场、对客户及安装商调研发现,欧洲很多老旧光伏设备若要增配储能需要高额的改装费用,其中包含拆除原有逆变器、以及破拆墙面重新布线施工装修等等,拆卸改造成本甚至高于重买一套设备,这对用户来说显然是不经济的。

  为此,华昱欣打破了传统模式设计光储一体机,采用全屋负载的方案,避免了线路改造、简化了安装流程,并实现了对电网和第三方逆变器的统筹管理,可以保证在电网断电情况下设备的正常平稳运行。

  基于市场对华昱欣户储产品的高度认可,欧洲更多客户向企业抛来橄榄枝、提出长期合作,这既让华昱欣出乎意外、也让企业更有信心去开拓其他户储市场。其中,在澳大利亚突破最难也最具意义。

  “澳洲市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认证壁垒。”据魏齐良介绍,澳洲对于储能并网技术、EMC和安规、认证等都有着独特的标准要求,企业获得相关认证、申请列名后才能正式进入市场。“仅电池储能列名这一步,就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不过,也正因为坚持了全系EMC认证的高标准,华昱欣户储历时一年半、终于翻过了澳洲列名“大山”。更值得庆贺的是,企业刚一获得市场准入,便迎来了澳洲100%补贴的利好政策,为企业业绩增长铺就了新台阶。

  在户储之外,华昱欣海外业务的另一个转折点,是在微逆产品,这背后是华昱欣内部流传着的“彩钢瓦精神”。

  据了解,早期北美微逆市场曾遇到一项技术难题,即产品搭建在彩钢瓦屋顶,会因为铁皮吸收信号导致通讯功能受阻。尽管只是个例,但华昱欣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研发和技术改进,相关的成果最终在泰国市场得到了回报。

  因地处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泰国居民建筑多采用彩钢瓦屋顶,而华昱欣基于北美项目经验、其产品早已改进突破了通信传输痛点,如今可以天然适应泰国需求,这既节省了重新开发产品费用、更加快了企业进军东南亚的脚步,较同行早一步赢得市场先机。

  分布式光储起势,自研能力成跳板

  当前,很多企业在海外开启了工商储市场争夺战,比谁订单量大、比谁出货量多。然而有的企业仅出售几百台设备就陷入瓶颈期,“人员全都在外面做售后维保,人员很累、成本也非常高。”

  在魏齐良看来,对于没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储能集成商来说,传统的PCS、BMS、EMS甚至连消防设备都需要外采,企业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产品品质和性能。“一旦某个设备出现问题、集成商还都需要通过第三方到场处理。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华昱欣产品全家福

  而华昱欣早在发展初期就坚定了走“全栈自研”的道路,目前已经实现了PCS、BMS、EMS的自主研发,甚至可以做到对3S系统的高压箱、消防等在内所有设备的质量可控。其中产品的测试认证,其实是决定产品能否快速铺向市场的关键。

  华昱欣重金打造了高标准检测实验室,采用比行业标准更为严苛的条件对设备进行各类测试,充分验证产品在各类环境的可靠性和稳定运行,并通过与TÜV莱茵、南德等机构展开了密切合作,以获得IEC、UL等国际标准的认证。

  据了解,当前一般光伏产品标定运行温度是45℃或50℃,不过项目现场运行范围往往最高可达65℃,光伏逆变器持续高温运行必然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影响发电收益。“我们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75摄氏度范围内,经过连续69天的运转测试,充分证明了高可靠性。”

  另外,当前光伏业内一般要求产品使用寿命是15年,而华昱欣的测试结果显示其产品可以用到25年甚至更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整套系统保持稳定运行,尽量提高发电量、提升客户的收益。”

  华昱欣测试实验室

  从储能设备来看,其内部包含很多功率半导体器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振动而跌落,继而影响设备功能。而华昱欣实验室内也拥有针对振动跌落测试的实验设备,此外还有多台步入式设备,以便对大功率、大尺寸的逆变器和储能产品开展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密闭环境测试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信息传递,内部测试数据可能无法及时向外传输。而华昱欣为此还自主研发了通讯棒,它拥有接入电池、电网等各类设备的端口,一旦测试状态异常、通讯棒可以发讯号给研发人员,方便人员实时监控了解运行状态。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储能市场,初创企业若想快速冲破重重关卡绝非易事,而华昱欣明确希望成为行业的“千里马”,以研发实力打造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持久的竞争力,方能在合适的机遇下凿开壁垒、脱颖而出。(清稚)


编辑:沈露
审核: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