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第8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血栓防治研讨会上正式发布。《指南》明确推荐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单独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或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以维持窦性心律(IIa,B级证据);对于经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参松养心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正式发布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治疗核心难题在于“高复发率”和“治疗安全性”。《指南》明确指出,节律控制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然而,临床实践中仍面临显著挑战:导管消融虽能有效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年复发率仍高达30%-40%;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减少发作,却可能伴随心率过缓、脏器副作用等风险,这让许多患者陷入“治了又发、用了怕伤”的两难困境。因此,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房颤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而参松养心胶囊的入选,恰恰为破解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房颤的价值。这一推荐基于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指南》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研究”证实,参松养心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证实,参松养心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发生频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首次发生房颤/房扑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会议中作报告时表示:“这部指南既吸纳了国内外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中国战斗在房颤一二级预防专家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的荟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房颤全程管理的、具有强烈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黄从新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据悉,该部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60余位心血管专家共同制定,充分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近年来有关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为中国房颤的防治起到引领、规范、普及、提高的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在治疗房颤领域的独特价值,为破解当前房颤管理困局开辟了全新思路,也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