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上合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 论坛上的讲话

2025-06-30 16:06:35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平台执行秘书、矿业和新能源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雷镇源(2025年6月26日,浙江宁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宁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部长会第五次会议下同步举办的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 论坛。2025 年作为上合 “中国年”,我们齐聚于此,共同探讨能源转型这一攸关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意义非凡。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平台是致力于支持和帮助上合组织国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一带一路”合作与贸易的平台之一,通过共建国际经贸产业链供应链,以实现以央国企做支撑、民企做先锋、外企做伙伴的上合新生态为目标。

  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能源合作视为重要领域,不断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我们建立了能源部长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并安排各类活动,为规范和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能源领域合作搭建了稳固的平台。2024 年 6 月,上合组织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至 2030 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这一能源转型 “路线图” 为成员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框架,也彰显了我们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自身的能源转型目标和计划。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

  从全球范围来看,能源行业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多元化方向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成本持续降低,转化效率不断提高;风能发电技术在大容量风机制造、海上风电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储能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储能容量和充放电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此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效率,实现了能源系统的优化管理。

  对于上合组织成员国而言,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各国资源禀赋各异,能源结构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转型路径。比如,一些拥有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国家,可以借助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一些传统能源生产大国,则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发展。

  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我们可以加强在能源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整合各国的科研资源,共同攻克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例如,在新能源材料、能源互联网、碳捕获与封存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的合作,促进先进能源技术装备在成员国之间的推广应用。一些国家在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合作,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提升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整个区域的能源产业升级。

  此外,人才培养也是科技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上合组织成员国可以加强在能源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能源技术的专业人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们才能在能源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上合组织也在积极行动。今年,我们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合作建立了常态化机制。这将进一步推动成员国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还将继续举办各类能源领域的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各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

  女士们、先生们,能源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转型领域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践行 “上海精神”,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编辑:徐霞
审核: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