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全球资产配置新浪潮,迈睿资管洞见亚洲财富全球化趋势

2025-05-21 09:40:48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1、迈睿资管CEO王浩宇先生受邀参加SuperReturn论坛

  SuperReturn Asia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私募投资盛会,吸引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参会人员,汇聚了如BlackRock(贝莱德)、Blackstone(黑石)、Bain Capital(贝恩资本)等行业领先的机构,为参会者提供深入了解私募市场、风险投资趋势、私募信贷等前沿信息的机会。

  2025年的Super Return Asia(Private Credit)论坛于香港万豪酒店举办,全球投资领域目光齐聚。迈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王浩宇先生受邀参与了此次论坛, 并参加了主题为“通过筛选基金经理以优化业绩”(Optimising performance through manager selection)的讨论。

  王浩宇先生拥有17年横跨主权基金、公募基金、私募股权的全球投资管理经验,具备跨周期投资视野和前瞻的判断力。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任职期间,他先后担任宏观经济学家、资产配置专家及基金经理,曾派驻多家全球顶级基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作为迈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他贯彻“国家队”的资产配置策略与主权基金管理理念,引领公司在全球资产配置与颠覆性科技投资领域稳健前行。

  此次讨论,聚焦当下市场配给制愈发普遍的现状,围绕不同特质和不同地区的GP策略差异,以及如何评价新涉足私募领域的基金经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探讨。王浩宇先生凭借迈睿资管在全球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成功实践,在讨论中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

  2、剖析亚洲财富全球化趋势,关注新兴市场中私募信贷发展潜力

  论坛中,王浩宇先生分享了他对于亚洲市场发展趋势的见解:在过去的30年,全球资本持续涌入亚洲市场,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更有力推动了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如今亚太地区GDP已占全球总量的 55%,积累了巨额财富。

  随着时代发展,未来30年,这些财富将产生强烈的全球化配置需求,形成从亚洲反向辐射至全球的投资浪潮。

  以迈睿资管为例,其团队成员来自贝莱德(BlackRock)等大型机构及主权基金,具备深厚的机构化投资能力和长钱的基因。得益于市场机遇与自身实力,迈睿的资管业务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人员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管理规模(AUM)持续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前景。

  迈睿资管CEO王浩宇先生受邀发言

  讲到如何选择私募信贷管理人时,王浩宇先生强调,需要坚持以资产配置的视角选择管理人,应着重考量其组合配置的下行保护、流动性和组合分散度三大核心能力,以此筛选出具备卓越风控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管理人/GPs。 在基金调仓方面,应利用常青基金(evergreen Fund)架构获取稳定收益,同时团队应精准把握市场大周期,于危机来临前1 - 2个季度提前变现,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平衡。

  以迈睿资管为例,通过这样的方式,迈睿的FoF基金配置了多家高性价比的GPs,在流动性、收益率和稳健性方面均表现出色。

  王浩宇先生认为,新兴市场中,私募信贷作为尚待充分开发的领域,蕴含着巨大潜力。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不畅的困境,且亚洲私募信贷规模仅占全球4%,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以越南为例,当地严格的资本管制审批制度及个人担保等独特机制,并未阻碍市场发展,反而为越南地区的信贷业务提供了额外的信用保障。王浩宇先生认为,可以适当关注新兴市场的私募信贷投资机会。


编辑:沈露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