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至1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环湖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全球唯一的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亮相“胶质瘤细胞级精准手术专题会”,《脑肿瘤精准诊疗: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图谱》中文版首发,达成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技术在临床及应用上达到了新高度,为脑肿瘤手术平衡彻底切除与功能保护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
胶质瘤细胞级精准手术专题会现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中极具挑战性的一种疾病,能不能做到精准切除是综合治疗最关键的环节,决定了后续放化疗的基础。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提供了一种细胞层面的边界判读解决方案,帮助医生术中实时判别肿瘤。希望成像图谱的发布能让更多人了解该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刚教授发表致辞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姜海婷博士宣布《脑肿瘤精准诊疗: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图谱》将于2026年初正式发布。该书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尤永平教授、张军霞教授、潘敏鸿教授联合主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艳辉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协锋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薛皓教授担任副主编。从技术原理、临床案例到价值分析系统阐释了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对精准诊疗的革新。
《脑肿瘤精准诊疗: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图谱》新书发布预告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胶质瘤已成为头号杀手,5年生存率低于10%,通常在首次手术切除后的6-8个月内会复发,复发率接近100%,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传统手术在肿瘤边界识别和功能区保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亟需精准技术突破。EndoSCell®作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个用于癌症探查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首次让外科医生在术中实时看到了高清、动态、无伪影的肿瘤细胞图像,应用其对瘤腔的可疑区域、重点区域进行扫查,可帮助术者直接肉眼辨别肿瘤细胞,进而做出更明智的手术决策,实现更彻底的切除,减轻患者身体和情感上的负担。
本书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精准诊疗中的核心价值。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详尽的手术策略、实用的技术应用指导以及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技巧,为脑肿瘤诊疗提供更精准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脑肿瘤精准诊疗: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图谱》样书
姜海婷博士表示:“该书具有技术前沿、实用性强、案例丰富、内容深入且全面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对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的应用。”
张军霞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图谱中的典型案例。他表示医院目前应用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已开展脑肿瘤手术300余例,其中胶质瘤手术100多例。“通过将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与术中冰冻病理以及术后常规病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形态学角度非常接近。医生可以从细胞核核型、大小、分布及密度来判断是否有肿瘤残留,对外科医生而言在手术中多了双眼睛。”张军霞教授表示,目前已收集到包括听神经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弥漫性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脊髓瘤等十多种脑肿瘤的EndoSCell®细胞图像,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均将在图谱中与读者见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军霞教授介绍图谱案例
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尤永平教授对该技术寄予了厚望:“希望未来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让外科医生尽可能把每一台手术都做精做细,尽可能一次手术就做到极致,避免二次手术,让更多患者享受精准医学的福祉。”
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尤永平教授发表总结
未来,随着《脑肿瘤精准诊疗: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图谱》的出版和推广,更多神经外科医生将掌握这一技术。相关科研团队也将继续深化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其在更多肿瘤类型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推动我国脑肿瘤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