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青春·迹象—2025青年艺术家海上邀请展”在上海白舍艺术空间隆重开幕。
著名美术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连奇,原上海市美协漆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呈忠,原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翁纪军,上海市闵行区生漆调制非遗传承人、上海国富漆厂总经理袁荣富,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张斌,白舍艺术空间馆长马立华,艺术厦门市场总监邱萍,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李洪忠,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系主任温熙超,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曾泽元,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李昌八,甘肃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呼博,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教师孙一泓,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刘晓东,优秀青年艺术家王钦、王辉,知名摄影师焦峰,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贾丽,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俊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博士傅梦妮、李梓、傅梦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李光耀、李晓思,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朱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美术学院研究生顾熙芃、王笑妍、郑庆涛、侯鑫雨、翁溱翊、陶洁、朱怡璇、白冰冰、黄子琦、朱诗可、刘瑾瑜、肖准、罗泠笳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的策展助理、华东师大美院硕士研究生王笑妍主持。
主持人、策展助理、华东师大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笑妍
白舍艺术空间馆长 马立华
白舍艺术空间馆长马立华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白舍”之名的由来和以洁白、干净的寒舍迎接宾朋的愿望,同时作为华师大美院的校友,他希望为母校当代漆艺术专业的发展,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研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各位嘉宾和艺术家相聚白舍艺术空间表示热烈欢迎。
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俊营
策展人马俊营在发言中介绍,本次展览以大漆材料为媒介,既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漆艺术创作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也特邀了从事漆材料研究、漆艺术创作和教学的老艺术家尹呈忠、张晓凌、翁纪军、袁荣富,以及金晖、杨华、陈东杰、李洪忠、马俊营等中青年艺术家,以期借助“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校际交流”“代际传承”和“量子纠缠”效应为上海当代漆艺术注入青春之朝气,髹涂生命之烙印,镌刻青春之迹象。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光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光耀以“感动,感恩,感谢”三个关键词展开发言,在这个展览中,前辈艺术家的杰作与新兴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示在同一空间内,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艺术的传承,也展现了漆画艺术的深厚脉络。我们衷心感谢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它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会慷慨地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亮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朱亮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的漆艺创作历程:大学期间受导师启发选择漆器作为毕业创作,在实践中领悟到漆艺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精神;毕业后与伴侣共同创立工作室,通过拜访资深匠人进一步认识到大漆工艺的文化传承价值。此次“青春迹象”漆画展是他对漆艺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作品融合多样风格以展现对漆艺的热爱与青春诠释。最后,他感谢母校、导师及支持者,并表示将继续以热情传承这门古老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顾熙芃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顾熙芃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展览对他具有三重独特价值:一是代际对话的传承价值,通过与艺术前辈同台展出,既呈现师承脉络又展现青年创作者的当代思辨;二是跨校交流的碰撞价值,来自上海不同高校的青年创作者以各具特色的题材、媒介和表现形式,形成多元绽放的艺术生态;三是艺术与市场的联结价值,白舍艺术空间的平台为学术探索与市场认知搭建了双向通道。他感谢策展人和前辈的支持,并相信通过这样的传承、碰撞与联结,当代漆艺将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原上海市美协漆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呈忠教授
尹呈忠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上海漆画创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面貌。对于那些正处于艺术生涯上升期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他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方向。艺术家们需要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应该立足于当下,深入挖掘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上海漆画的艺术内涵,使之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时代感。
原上海市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翁纪军教授
翁纪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当代漆艺术的发展目前处于一个非常蓬勃的发展时期,上海市美协对漆画发展非常重视并形成了以“漆彩东方”为特色的品牌展览,华师大、上大、上师大等高校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漆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华师大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连续举办了多个全国性大漆艺术展览,著名理论家张晓凌先生关于当代漆艺术的论断非常有学术价值,马俊营策划的系列青年艺术家展览为上海当代漆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望展览能够持续举办,每次都有新突破、新面貌。也希望青年艺术家们能够进一步强化审美的直觉性和当代性,创造出更有优秀的艺术作品。
上海市闵行区生漆调制非遗传承人、上海国富漆厂总经理袁荣富
袁荣富先生分享了在大漆调制行业四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耐酸耐碱耐高温涂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漆产品特性升级方面的思考。同时,也希望艺术家们结合个人创作需要,提出问题,企业将根据问题做针对性研发,支撑艺术家创作,支持青年学生快速成长。最后,他表达了他对展览的支持,并会全力以赴提供帮助。
著名美术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授
张晓凌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漆艺术在尹呈忠、翁纪军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很洋气”的面貌,与其他地方的漆艺拉开了距离,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把漆艺术传承创新的接力棒接稳、接好。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直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小而精的学科发展之路,我们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当代文化趋势的判断着力打造了中国表现、实验水墨、当代漆艺术三个特色方向,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独特的优势,青年艺术家要在学习借鉴前辈艺术家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社会、感知时代、不断创新,以当代海派漆艺术的崭新面貌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 肖连奇
肖连奇老师在致辞中总结了5个“感动”,感动于白舍艺术空间之“纯洁、干净”的艺术内涵,感动于尹呈忠教授“上海”作品中上海文化发源地的概念和蕴含的文化表现力。感动于翁纪军教授强调的直觉、记忆和对时代脉动的感受每个人独特性的塑造,感动于袁荣富老师对工匠精神的不懈实践,感动于张晓凌院长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文艺术的未来走向,以及漆艺术和水墨画在国际上的独特地位。最后,他表示,艺术和人文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艺术审美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希望艺术家们继续努力,把中国漆艺术推向国际。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开幕式之前,与会专家与青年艺术家、青年学子还举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会,青年艺术家纷纷抛出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各领域专家热烈回应、倾囊相授、解疑答惑,与会的同学们激动地表示“学到了”,与会专家频频表示“研讨会很务实”,为推动上海当代漆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方向、新动力。(刘瑾瑜)
展览现场
研讨会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