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红安苕:从“盘中餐”到“金疙瘩”的品牌振兴之路

2025-05-14 14:24:46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5月9日-11日,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以“品牌 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浙江德清隆重举行。在这场品牌盛宴中,红安县深度参与了今年活动的多个核心环节。

  在5月11日举办的“2025地理标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大会”上,红安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化身推介官,为与会嘉宾分享了红安苕以品牌建设为引擎,走出“地标名品赋能乡村振兴”特色路径的生动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华丽转身:“土特产”晋升“国家地标”

  红安苕生长于大别山南麓,独特的沙壤土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赋予它软糯香甜、营养丰富的特质,堪称湖北红安的“红色瑰宝”。2019年,红安苕成功跻身全国首个甘薯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品牌价值达到22亿元,实现了从普通“土特产”到“国家地标”的重大跨越,其发展历程堪称乡村振兴的教科书级样本。

  施停介绍,这一蜕变背后,是“三链融合”顶层设计的有力支撑。

  在产业链上,红安建成组培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年产3亿株脱毒种苗,推广鲜食型、淀粉型、加工型等10余个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从源头上保障了红安苕的品质。供应链方面,构建“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全县619家合作社联结12万农户,形成“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价值链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八大品类100余种产品,从鲜食红薯到苕粉、苕酒、苕面等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让红安苕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挖掘。

  品牌发力:“田间地头”直通“消费市场”

  红安是“中国第一将军县”,近年来,红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以“将军故里、红苕飘香”为品牌内核,精心打造“红安苕”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产品品牌矩阵,推出“苕大哥”“薯说”等60余个子品牌,让红安苕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成为承载红色记忆与乡土文化的符号。同时,通过举办“红安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将“苕”与“孝”“勤”“韧”等乡土文化深度融合,让消费者在品尝红安苕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温度,提升了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施停表示,为了多维度促进发展,红安县积极进行渠道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开花。

  在线下,红安努力深耕市场,建立了大别山红苕交易中心、7个乡镇站点、200个村级网点,与沃尔玛、中百仓储等大型商超达成合作,年采购量超4万吨,让红安苕在传统销售渠道中占据一席之地。线上,红安则紧跟时代潮流,市县领导亲自化身“带货主播”,联合“谷哥徐志新”“苕大哥”等网红达人,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2024年,红安苕直播销售额突破2亿元,酸辣粉、红薯干等单品多次登上抖音热销榜,实现了从“线下批发”到“全网热销”的华丽转身。

  此外,红安还进行科技赋能,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薯芋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脱毒组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使亩产提升40%,病虫害率下降60%,大大提高了红安苕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建设了红安苕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溯源,消费者只需“扫码见田头”,就能了解红安苕的“前世今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为红安苕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迈向“共同富裕”

  近年来,在农业品牌化发展浪潮中,红安苕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成果斐然,不仅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更在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红安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施停在介绍红安县如何实现“红土地长出金疙瘩”时,用“产业兴则农民富,品牌强则乡村美”两句话进行了精辟总结。

  “一亩苕田三份收入”成为红安农民的增收密码。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在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还能参与利润分红,户均年增收1.2万元。2024年,全县红安苕产业总产值达42亿元,带动2.3万脱贫户稳定增收,让农民真正从红安苕产业发展中受益。同时,“小苕”撬动了大产业,红安依托红安苕建成食品科技产业园,吸引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3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种植- 加工- 物流- 电商”全产业链集群,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生态振兴方面,红安推广“苕- 稻- 菜”轮作模式,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让乡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才振兴上,品牌建设吸引了2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涌现出“90后薯王”陈洋、“苕大哥”王基荣等一批带头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让乡村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

  从“英雄苕”到“致富苕”,从“救命粮”到“健康餐”,红安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地标名品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品牌建设是消费提振的“强引擎”。红安苕的蝶变之路,是中国农业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生动注脚。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红安将以“红安苕”为样本,推动更多“土特产”变身“大产业”,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城乡融合更加深入,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编辑:徐霞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