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大国工匠李景生:以科技创新铸就大国重器

2025-05-14 12:31:00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李景生,男,1975年0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唐山市市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现任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河北省重型装备预应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是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他始终扎根技术研发一线,潜心研究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带领团队攻克多项难题,使国产自主研发的制造装备取得多项国内第一,为重型装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以匠心打造“国之重器”。李景生作为技术领军人物在特重型装备极端制造领域带领团队自主创新,作为总工程师参建内蒙古北方重工360兆牛大型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项目,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极端挤压、锻造能力跻身于世界装备制造能力先进行列,打造了“国之重器”。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鲁班奖等荣誉,实现了大型设备安装领域的零突破,在中国极端制造设备安装的历史上留下了靓丽的一笔。他主持建造的西安三角航空400兆牛模锻压机是国家工信部重大技术装备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助力了国产大飞机实现“飞天梦”,结束了我国大型锻件需从国外进口的现状,同时填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空白。400兆牛单缸航空模锻液压机顺利建成投产,为国内航空、能源、船舶、兵器、核工业等领域大型模锻件的迫切需求提供了装备支撑。

  以智慧锻造“硬核实力”。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李景生深知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在创新攻坚的道路上,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停歇,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多向模锻制造共性技术研究》、中国中冶重大科技专项《万吨级多向模锻液压机研制及锻造工艺研究》等课题,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建设了40兆牛、120兆牛多向模锻生产线,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系统开发了100余种多向精密模锻产品及生产工艺,广泛应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武器装备、石油石化、电站、化工等领域;主持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宽台面高精度的200兆牛换热器波纹板片成形液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生产超大型板翘式换热器的国家。

  以创新开启“崭新篇章”。李景生深知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责任,科技创新的道路永无止境。近年来,他再次出征,致力于推进绿色制造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在熔融还原炉领域,李景生主持承建了我国第一套国产化的熔融还原炉,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优质化。该技术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推动了冶金行业向低碳、低排放方向发展。在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与余热回收方面,李景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开发了一套高效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示范装置。通过模块化集成和流量缓存技术,实现了高炉熔渣的高效粒化和余热回收。该技术每年可发电1600万度,节约水资源3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高炉煤气水解-吸附深度净化技术方面,李景生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高效净化新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特点,优于行业标准。此外,李景生积极推动重组木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为国家林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李景生的逐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充满了成就与荣耀。他用执着诠释工匠精神,以创新书写报国情怀。李景生将满腔匠心倾注于“大国重器”的研发之路,用坚守与突破成就了自己的写意人生。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正以昂扬之姿向着新的技术高峰扬帆起航,继续为科技研发贡献“光”和“热”。(张志)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