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青软集团亮相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助推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发展

2025-05-07 12:11:22 来源:北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2025(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以“培养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 — 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生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探索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支持,吸引了300余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人的关注。

  青软集团作为大会支持单位,携信创特色人工智能教育类创新成果与前沿理念亮相,重点展示了全新的三层次培养体系和实训套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北京电视台新闻报道

  三层次培养体系,构建AI人才培养新范式

  针对不同需求AI人才,精准提供三层次、一站式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第一层  面向人工智能专业,涵盖预训练、微调、推理、RAG、Agent等主流技术,覆盖法律、金融、农业、医疗等多领域的垂域大模型开发应用,培养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和AIGC大模型人才。

  第二层  面向ICT专业(大数据、软件工程、物联网等),提供“AI+专业”解决方案。如重塑应用全生命周期,从代码为中心走向模型为中心的软件工程3.0时代的AI4SE软件研发大模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层  面向全校文、理、工、商、医、艺六大类专业,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差异化、跨学科的通识AI人才培养体系。

  该范式面向全校专业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与覆盖“教、学、练、管、评、测”一体化教学全流程的数字化平台,搭载数字人、AI助教、AI出题、AI自动评测等AI能力,以及包括服务器和端侧推理教学套件的硬件,旨在构建一个从基础到高端、从理论到实践、软硬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整体依托「安全自主可控算力底座 + 全流程数字化教学平台 + 产业级资源库」三位一体架构的人工智能培养新范式,助力院校培养「懂技术、能实战、适配信创需求」的 AI 全栈人才。

  训推结合,软硬一体——昇腾机械臂

  基于昇腾Atlas 200IDK A2的人工智能国产化训推一体利器。具备高精度、高灵活性的特点,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复杂任务的自主操作,用于AI教学实践、趣味应用开发、行业算法验证、AI技能提升,配有丰富的教学实训资源和项目案例,可满足2-4周的人工智能特色综合实训。

  具有易教易学、即开即练、软硬一体的特点,能基于颜色识别和PID控制器实现颜色追踪、手势识别,完成积木搬运、垃圾分拣、贴心跟拍等功能,涵盖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等多种技术,可有效锻炼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

  这一产品不仅展示了青软集团在机械控制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实践教学工具。

  硬件驱动,场景驾驭——昇腾自动驾驶小车

  从“硬件驱动”到“场景驾驭”,以“人工智能+信创+自动驾驶”为核心,配套完善的“教-学-练-管-评-测”体系,打通教学与实训壁垒。

  可模拟自动驾驶场景,满足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OCR实践、语音实践、自然语言处理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国产化软硬一体实训需求,支持小车运动基础控制、无线远程控制、循线行驶、行人识别、信号灯识别、车辆识别、道路标识识别、交通标识牌识别、自动泊车等功能,算法云端训练,模型在端侧部署推理应用,通过硬件进行成果验证,实现AI全流程应用,提升学生国产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软硬结合训推一体的开发能力及创新能力,支撑车辆自动驾驶场景下的AI模型应用与教学。

  凭借硬核硬件配置和配套课程资源、20+实验、产业项目,助力学生深入掌握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斩获硬核技能,提升国产化AI技术深度应用能力,无缝衔接教育与产业需求。

  大会现场,众多参会的高校、企业代表就人工智能通识课、实训项目案例、产教融合、专业共建等合作形式,与青软集团进行深入探讨。未来青软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投入,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推动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培养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徐霞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