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欧美同学基金会创新科技人才教育专项基金项目启动仪式暨欧美同学基金会向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捐赠仪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举行。多方共聚一堂,以公益为桥梁,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平台、教育等多方面发力,为科技人才培养与天文科研发展贡献力量。
公益捐赠助力国家创新战略
活动伊始,欧美同学基金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科维理所三方代表共同签署捐赠协议,携手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同时,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还向欧美同学基金会致赠感谢状,表达对其支持科研教育事业的诚挚谢意。
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致辞
随后,在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指出,欧美同学基金会始终致力于通过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公益项目,构建覆盖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立体化人才支持网络,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促进人才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此次与北京大学科维理所携手,标志基金会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新阶段,未来将践行国家战略、整合资源、传播价值,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致辞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指出,希望此项目能够成为培育天文学创新人才的摇篮,为怀揣宇宙探索梦想的青年学子搭建广阔平台,在促进天文学科发展上发挥关键作用。高原宁表示,希望通过项目的持续推进,能在全社会掀起关注天文学、支持科技创新的热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作EAST望远镜建设项目介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成长型通用望远镜项目负责人吴学兵对EAST望远镜的科研价值与未来规划作了介绍。他表示,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工具。近年来,中国天文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中大型光学望远镜方面,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大学牵头提出利用拼接镜面技术尽快建成一台口径6-8米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希望能迅速缩小与国外差距,取得一流科学成果。EAST作为“全能型”的大口径光学望远镜,能为建设更大型的地面和空间光学望远镜积累必要的技术经验,希望得到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欧美同学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武艺作创新科技人才教育专项基金项目介绍
欧美同学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武艺对项目作充分介绍,该项目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天文物理等关键领域,通过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人才培育—科研攻关—基金支持”格局,强化人才战略储备。项目规划涵盖科普教育、平台建设、公益行动与科研支持,未来五年将全力推进EAST望远镜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
专项基金启动 聚焦人才培养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陈建生,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等嘉宾共同按下象征着公益助力科技的金手印,标志着专项基金正式落地。该专项基金将聚焦我国天文与物理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科普教育,涵盖发展天文创新实践院校、建设天文创新实验室、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研学等公益活动,为学科进步持续提供新的增长极,使产业界的实际需求、高校的教育资源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相互交融、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战略合作深化 科普活动点亮星空
活动当日,“北大之友星空Party”精彩纷呈,欧美同学基金会与北京大学科维理所就未来长期携手推动天文人才联合培养、天文创新实验室共建、青少年天文知识科普等领域达成了战略共识。在科普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楠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王凯翔博士分别以“大数据天文学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追逐宇宙微光”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天文学前沿知识,吸引百余名师生及嘉宾参与。同时,在天文创新人才培养圆桌论坛上,来自著名中学的代表及相关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培养天文创新人才和天文科普的有效路径,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提供了新思路。
公益同行 共赴星辰大海
此次合作是公益力量与高等学府的深度融合,彰显了社会力量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开启了公益助力天文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新征程。欧美同学基金会将持续关注科技教育领域,推动优质资源向高校和青年人才倾斜,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公益智慧与力量。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主动承担多重使命,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资源整合的联结者及价值引领的传播者。备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