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盛夏,蝉鸣荔熟。4月28日,以“荔行天下,与丰同行”为主题的2025广州荔枝品牌推介暨顺丰荔枝行业解决方案发布会在广州黄埔盛大举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邮政管理局、广州市商务局等领导,广东荔枝产业协会、农科院等代表,顺丰集团以及各行业代表莅临现场,共同探索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大会启动仪式
会上,顺丰集团副总裁、农特商经营部总经理谭靖华致辞中表示,随着低空经济、冷链科技和数智化浪潮的兴起,顺丰正以「新质物流力」重塑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依托立体化物流网络,致力于将岭南荔枝打造成国际市场上的一张闪亮“中国名片”。未来,顺丰愿以科技为翼、以服务为桥、以品牌为基,与各方携手共进,让岭南荔枝香飘万里、誉满全球,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丰集团副总裁、农特商经营部总经理 谭靖华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岭南荔枝凭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种类丰富的优势脱颖而出。顺丰寄递的岭南荔枝单量,从2013年的4万余票激增到2023年的300余万票,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十余年间,顺丰持续升级荔枝物流解决方案,构建“物流赋能+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的融合模式,助力中国荔枝飞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一、多措并举,助燃“荔枝经济”
会上,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家瑞重磅发布《顺丰荔枝行业解决方案》,从资源提速、模式降本、服务保质、拓渠助销、数科助力五个维度,为荔枝产业构建起覆盖“生产-采收-运输-销售”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杨家瑞
在运输方面,顺丰为荔枝旺季打造一系列的专项物流保障措施,通过提前配置全货机、冷链车、高铁专线、散航资源等多元运力,打造“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供销配送网络,以物流之力铺就乡村振兴路。在冷运资源方面,顺丰依托智能仓配体系和全域冷链运输网络,投入3万余辆专业冷藏车、搭配200余条冷运干线与100余个专业食品冷仓,实现全国2800多个县的“全天冷链”服务覆盖,开启一条田间到舌尖的“甜蜜守护链”。
大会现场图
在全球化浪潮下,岭南荔枝的品牌出海,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表现。为此,顺丰依托物流与技术优势,打造一体化跨境供应链服务,涵盖舱位预订、报关提货、冷库控温等全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配送服务。目前,顺丰已构建起覆盖东京、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胡志明的“全球鲜果流通网络”,通过深度整合国际货代、清关、海外物流中转等核心资源,助力岭南荔枝等中国农业品牌实现高效出海与文化输出。
在数科助力方面,顺丰以“低空+陆运+云端”三位一体的智能物流体系,重塑传统农产品的流通边界。顺丰的物流无人机、物流无人车配送网络已覆盖岭南荔枝核心产区,运输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2-3 倍,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让荔枝的“出山”之路不再艰难。同时,依托“丰知”物流决策大模型、“丰智云”系列产品、“丰图”高精地图服务、“丰溯”区块链溯源技术等数智化产品矩阵,顺丰将服务渗透到生产、流通、零售及售后等全链条,助力生鲜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二、协同发展,打造“品牌兴农”新范式
为帮助岭南荔枝拓宽外销“朋友圈”,本届发布会特别举办了以“荔枝新品种培育及如何让荔枝从区域特产到全球爆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各大行业领袖与企业代表齐聚,共同探讨荔枝“出圈”新路径。顺丰集团副总裁、农特商经营部总经理谭靖华从“前端区域品牌建设+中端物流配送+后端农产品销售”三个维度,讲述顺丰推动荔枝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荔枝圆桌论坛
会上,举行了顺丰 “最给荔” 合作伙伴颁奖仪式,对在岭南荔枝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各方代表予以表彰。
顺丰 “最给荔” 合作伙伴颁奖仪式
此外,广州顺丰分别与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水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荔枝卡合作协议。各方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助力提升岭南荔枝的市场竞争力,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直播电商精耕发展阶段,物流成为连接“内容+体验+交易” 的关键。为协助荔枝产业拓宽直播电商的业务场景,顺丰打造“直播电商+即时配送”模式,与抖音等多个直播平台联动,实现“自动同步订单”、“自动分流”与“运单号自动回转”,帮助广大电商客户提升运营效率。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可享受顺丰冷链直发、同城半日达、跨城急送等服务,实现“种草”到“履约”的无缝衔接,为消费者带来高效专业的即配体验。
伴随“互联网+”与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需要更多跨界力量的深度融合。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顺丰正突破“传统运输”的定位,成为农业产业的价值重构者与乡村振兴的赋能者。未来,顺丰将持续以现代物流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更多区域公共品牌提供“顺丰方案”。积极构建“枢纽+通道+互联网”服务体系,帮助岭南荔枝等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以“荔久弥新”的技术沉淀与“万荔挑一”的服务品质,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