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25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提升乡村教师能力——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星火行动’之‘西部行’暨‘群读类学’研究成果‘百县行’”活动在恩施州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举办。本次活动以“星火行动西片行·群读类学百县行”为主线,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经验分享、工作总结,为武陵山区教育振兴注入新动能。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专家团队、西片区种子教师、恩施州各县市语文教研员及部分小学书记、校长、语文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恩施州教科院院长龚道敏、宣恩县教育局副局长何志刚到会致词并作学术指导。一起教育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一)教学展示
本次活动聚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基于“群读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呈现了四节典型课例。
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课、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陈琳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蜘蛛开店》。陈老师以“解决问题的智慧”为隐性主题,围绕“蜘蛛开店”主线设计了“开店起因我来寻”“开店趣事我来讲”“开店失败我来探”“后续故事我来编”四大任务链,并通过“朗读——讨论——表演——创编”等活动,将阅读、表达、合作、探究融为一体,任务层层递进,层级推进学生“由读到思、由思到创”的能力发展。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三届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仙桃市实验小学韩涵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韩老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框架,设计了“动物观察站——初识老舍的猫”“作家密码箱——听老舍说爱猫”“萌宠推荐会 ——学老舍写萌宠”三个支架式任务,并聚焦大猫的古怪性格,引导学生体会作家老舍明贬实褒的语言风格,从语言形式到情感内涵逐层深入,形成“文本细读→情感溯源→主题升华”的思维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三届素养大赛一等奖、恩施州巴东县神农中小学教务主任向海艳和巴东县神农中小学教科室主任李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评改课。两位老师依托湖北省小学语文“四维支架支持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研究成果,借助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评改支架,有效引导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厘清习作方法,把握评改重点。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和支架式习作指导,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习得写作妙招;评改课以学生习作为范例,从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指导学生优化表达。
武汉市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黄鹤楼校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蔡青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黄继光》。蔡老师体现“群读类学”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要点,紧扣“英雄品质”单元主题,围绕“通过人物言行感悟精神”的单元语文要素,以“创设情境,走进英雄战场”“走进人物,感受英雄品质”“提炼学法,课后延伸”为系列任务,重点聚焦“爬——站——堵”三次行动的对比分析,并结合环境描写,以情境创设、视频补充等奠定情感基础,以朗读、批注、讨论等强化语言实践,落实“学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揭示英雄品质,实现语言学习与精神感悟的融合共生。
(二)学术指导
省教育厅小学语文教指委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小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副组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对习作课例《形形色色的人》作了点评。她肯定了向海艳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与李雯老师执教的习作评改课是对湖北小语“群读类学”读写联动的有效实践。习作指导课与评改课在理念上一致,内容衔接紧密,方法联结多维,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习得方法,收获看得见的成长。张老师进一步提炼了“支架式”习作教学的四重境界,强调情境支架激活表达动机,目标支架明晰写作方向,内容支架拓展思维广度,方法支架内化写作技法,并揭示了“支架式”习作四重境界的内在逻辑:从外显到内生,从单一到综合,从学科到育人。
湖北省教育学会小语会副理事长、小学语文“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导师、南片片长、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焦鹏程对三节阅读课例作了点评。焦老师结合课例具体解析了“群读类学”研究实行单元统整的三大原则:观照单元整体、优化单课教学、实现课内外联动。强调要灵活运用湖北小语“群读类学”研究成果,基于单元整体,以学习主题统领、系列任务驱动、一体化活动推进的教学思路来设计与实施教学,努力体现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统整,单元学习内容、阅读与表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体联动,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经验分享
“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导师、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小东以《携手“学科星火行动”,共筑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图景》为题,分享了恩施州在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星火行动”项目实施中带领全州小学语文教师聚力前行的实践探索,以及依托湖北小语“群读类学”单元读写联动研究成果,基于恩施本地实际创新性开展四维支架支持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路径、方法、模式。李老师就研究工作梳理出实施路径,向全州发出行动倡议。
湖北省小学语文“群读类学”研究成果实践学校——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校长、上海市名校长姚玉芳作线上经验交流与学术指导。姚校长首先肯定了湖北省小学语文系列研究成果“扣课标、成体系、接地气、易操作”的特色。接着从阅读教学维度、习作教学维度、评价体系维度、文化传承维度,提出湖北小语研究、上海松江教育研究两地优势互补、文化对话、均衡创新的共同发展思路。最后提出“教师研训、工作坊实操、微课开发——课堂渗透、阅读课融合——特色创建”三个阶段的工作策略。
(四)总结报告
教育部语文教指委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长、小学语文“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组长、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作芳作题为《成果赋能,同侪共进,星火燎原会有时》的总结报告。李老师回顾了湖北小语教研团队响应“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国家战略、依托“群读类学”研究成果、面向省内100个县100所乡村学校100名种子教师开展教育帮扶从而辐射县域万名教师的“学科星火行动”实施背景。从“多方携手:共织城乡教师发展新网络”“多措并举:共筑教师素养提升新阶梯”“多向赋能:共创教师持续发展新生态”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科星火行动”项目组两年的工作成绩。指出导师与种子教师在各级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教学相长、协同共进、双向奔赴;“群读类学”研究成果作为“学科星火行动”的学术支撑,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初步构建起“成果赋能——专业引领——实践创新——素养提升”这一城乡教师协同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学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型。
示范带动促成长,星星之火可燎原。本次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群读类学”研究成果的辐射效应,为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可参照的范例,为助推湖北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兜底”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