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作为近视高发地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高度近视引发的视网膜病变风险更令人担忧。在现有的防控手段中,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虽被广泛使用,但其对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有限。而一项来自日本的突破性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提取物藏红花酸(Crocetin)不仅能够延缓眼轴增长,还能显著增厚脉络膜,为近视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一、现有近视防控的困境:阿托品的局限
低浓度阿托品通过麻痹睫状肌放松调节,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增长(约60%控制率),但其对眼轴的控制效果(约30%)却明显不足。研究发现,这种差异源于阿托品的双重作用:
验光偏差:其扩瞳作用可能导致验光度数测量值偏低;
代偿效应:长期使用会诱导晶状体变薄,通过屈光力下降对冲眼轴增长的影响
这意味着,即便近视度数看似稳定,眼球的病理性拉长仍在持续,而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加深约200~300度,视网膜脱离风险也随之升高。因此,寻找能直接抑制眼轴增长的干预手段迫在眉睫。
二、藏红花酸的发现:从分子筛选到动物验证
2018年,日本研究团队在《自然·眼科研究》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从207种天然化合物中,通过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的高效激活剂。EGR-1是一种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近视发展中,其活性降低会促进巩膜重塑和眼轴延长。实验显示,藏红花酸对EGR-1的激活效果远超其他候选物质,提示其可能通过基因调控干预近视进程。
随后,研究团队在“镜片诱导近视小鼠模型”中进行验证:
相对于对照组眼轴长度的增长量,藏红花酸组眼轴增长明显降低。
脉络膜厚度在对照组有明显变薄,而藏红花酸组饲养的小鼠脉络膜却出现了增厚。
这一结果首次证明,藏红花酸能通过双重机制(抑制眼轴+保护脉络膜)控制近视发展。
三、人体临床试验:安全性与有效性双验证
2021年,日本学者在《临床眼科》公布了首项人体研究结果:67名6-12岁近视儿童每日口服7.5mg藏红花提取物,6个月后发现:
无论是近视等效球镜度数(SER)还是眼轴长度(AL),藏红花酸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对于对照组脉络膜厚度变薄−9.2±75.5µm,藏红花酸组增厚+34.1±49.1µm,两组有显著差异。脉络膜作为眼球的血氧供应层,其增厚可改善视网膜代谢环境,并通过释放多巴胺等信号分子抑制巩膜缺氧性扩张。
四、藏红花酸的作用机制:多靶点干预
目前研究认为,藏红花酸的控制作用可能通过以下通路实现:
EGR-1激活:上调巩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合成,维持巩膜韧性;
抗氧化应激:中和近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改善脉络膜血流: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O)通路增加血流量,延缓眼轴代偿性拉长。
五、天然成分的优势与未来展望
与传统药物相比,藏红花酸具有显著优势:
天然来源:从藏红花柱头提取,安全性高,适合长期使用;
多维度作用:同时靶向眼轴和屈光度,弥补阿托品的不足;
协同潜力:初步动物实验和儿童的临床试验均显示,其与低浓度阿托品联用可更好提升近视防控效果。
目前,我国科研团队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NCT04567823),旨在验证不同剂量藏红花酸对中国儿童的有效性。现今,家长可以选择一些低剂量饮食补充,比如澳洲进口的Mueyeco目爱可藏红花酸藻油(5mg/粒),和低浓度阿托品优势互补,在控制近视度数的同时更好的抑制眼轴增长。
结语
近视防控是一场与眼球生长赛跑的持久战。藏红花酸的出现,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安全的天然选择,未来,随着精准给药剂型(如纳米缓释滴眼液)的研发,这一“红色黄金”或将成为改写近视病程的关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