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碳标签先锋奖颁奖典礼于4月1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奖项由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碳标签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共评选出21家获奖单位。获奖企业涵盖能源、制造、机械等重点行业,为我国“双碳”目标落地注入强劲动能,勾勒出中国产业低碳转型的"标准答案",同时为全球低碳治理提供中国范例。
评审权威:国际标准对接中国实践,构建双碳评价新范式
本届奖项评审严格遵循《ISO 14067产品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并深度融合中国“双碳”政策框架,构建了覆盖产品类、企业类、机构类三大类别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横跨工业制造、清洁能源、数字科技、绿色建筑等八大重点领域。评审委员会由生态环境部科技委资深委员彭近新教授领衔,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家彬、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杨檬等6位跨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确保评选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操性。
标杆力量:获奖企业以硬核成果诠释低碳担当
1. 能源领域:从传统制造到零碳未来
山东亚华电子:在医疗病房智慧节能领域实现突破,通过材料优化与智能控制,为中型医院年均节省5万度电,打造“绿色病房”标杆。
温州泰昌铁塔:聚焦特高压输电领域,依托智能焊接机器人、热浸锌工艺升级及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下降10%,带动上游供应商完成碳足迹认证全覆盖。
2.制造领域:技术革新驱动绿色蝶变
苏州邦得新材料:全球首创纳米涂层低碳金属板,保温隔热性能超越传统聚苯板5倍,节电效率达33%,成为建筑行业首家获碳标签认证的企业。
TCL王牌电器:以绿色工厂为支点,推动全产业链减碳,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全价值链净零排放。
3.机构类:标准赋能与数据攻坚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院:发挥研究院的整体的技术优势,夯实碳标签、碳足迹数据基础,出具更具公信力的报告。
龙源(北京)碳资产:主导编制煤电碳足迹核算标准,为能源行业提供数据底座,承诺以“不做假账”的严谨态度守护碳数据真实性。
西安中碳环境:服务川渝、西北等地区特色农业与化工企业,完成蒲江特色农产品、长庆油田原油等碳标签评价,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价值升华:奖项背后的时代意义
1. 标杆引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
获奖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推动碳标签从单一认证工具升级为产业链变革引擎。例如,海信空调依托碳标签认证,带动76%的供应链企业签署低碳协议,形成“头部企业牵引、中小企业协同”的绿色生态。
2. 数据赋能:以量化透明破解绿色壁垒
广州双枪机电的油烟净化设备凭借碳标签认证,实现节能率40%-70%;杭州超腾能源为西湖龙井、江苏碳酸钙等产品植入碳标签,助力中国农产品与化工品打开国际市场。数据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通行证”。
3.全球责任:中国智慧助力气候治理
奖项评选深度融合ISO国际标准与中国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高适配”的低碳转型路径。正如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鹏所言:“碳标签先锋奖既是企业低碳转型的‘成绩单’,更是产业链绿色升级的‘指挥棒’。通过标准引领与数据赋能,我们致力于打造全球低碳治理的‘中国方案’。
未来展望:以先锋力量书写碳中和答卷
第二届碳标签先锋奖不仅是对过往成果的褒奖,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颁奖典礼上,主办方启动“碳标签体系3.0版”,计划三年内推动1000家企业加入碳标签生态圈。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表示:“碳标签是双碳目标的‘度量衡’,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我们期待与全球伙伴携手,以标杆力量书写碳中和时代的绿色答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