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飞起来,才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
只有飞起来,才能有更多的飞行数据,以推动试航运行的成熟;
只有飞起来,才能推动空域制度的创新、扶持政策的落地;
只有飞起来,才能让老百姓体验到飞行的乐趣,体验蓝天白云不一样的美。”
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孙铭的一席话,说出了低空经济产业人的心声。
在经过去年“元年”的爆发式增长后,低空经济的各个环节正在探讨飞得更广、飞得更频繁的可行性。
低空经济的热浪也吹进了正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里(以下简称“消博会”)。与往年展出几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不同,今年这一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更加重视低空经济,不仅在展区首次且单独设置了低空经济专区,还举办了低空经济主题的专场招商对接洽谈会。
低空经济产业人正在努力让飞机畅行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如汽车行驶一样稀松平常。他们相信低空经济这样的“新质生产力”,有能力催生“新质消费力”,给科技消费带来更多实质的改变。
消博会上的“向天图强”
祥空、白鲸航线、大鹏航空、时代星光、迅蚁的标志一字排开,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等接近30款低空飞行器密集地摆放,消博会1号馆的低空经济展示专区一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走进低空经济展示专区,多款“首证”产品、新品带来的“未来交通体验”令人眼前一亮。
亿航智能带来了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标准适航证(AC)、运营合格证(OC)“四证齐全”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EH216-S。3月底,其运营航司刚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营合格证,这意味着低空无人驾驶载人服务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并有望逐步走向大众消费的普及阶段,市民的出行、生活方式或将迎来变化。
“乘客坐在舱内,不戴耳机也能正常交谈,舱内噪音降到很小。”按照亿航智能工作人员的介绍,更新后的降噪设计,能让这款eVTOL有希望真正融入城市低空,成为“会飞的出租车”。
小鹏汇天则带来了最新的“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这款飞行汽车,由可自动分离、结合的“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组成,其中“陆行体”能够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行驶。
观众在消博会1号馆的低空经济展示专区参观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组委会网上新闻中心 白雪峰/摄
联合飞机则展示了一系列能应用于应急、消防、物流运输、农业、电力等多个行业的产品,其中包括获全国首张无人直升机型号合格证的TD550。
流线型气囊,两头尖、中间圆,展区内,“祥云”AS700民用载人飞艇的模型造型很是吸睛。深圳英招航空的工作人员介绍,与乘坐其他飞行器观光相比,飞艇最大优势是滞空时间长,可空中悬停,游客在飞艇上能享受低空视角的山川美景,极大提升观光体验。
展场外,峰飞航空的2吨级eVTOL航空器凯瑞鸥,成为消博会主会场单品体积最大展品。据孙铭介绍,这款航空器采用纯电动力,翼展15米,起飞重量2吨、载重400公斤,最大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此前已完成深圳-珠海跨城跨海飞行、跨长江飞行等飞行任务,并在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试飞行。
不只是整机制造领军企业带来的航空器,消博会上展示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探索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最新低空飞行产品亮相到场景应用展示,以及飞行培训演示、立体交通管控系统展览,贯穿无人机装备制造、立体交通管控系统、飞行培训、低空场景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无不在表明低空出行的变革,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走向大规模应用示范
“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第二年,国家对这一新兴产业的期待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并“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
4月14日下午举行的低空经济主题的专场招商对接洽谈会上,不少企业提到了各自“大规模应用示范”的规划。
“随着‘四证’的颁发,EH216-S载人航空器已经完成了商业闭环。”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谈到,从4月开始,亿航会陆续在已经获得商业运营许可的飞行点,开展载人的商业飞行服务,“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人化载人的新时代就要到来了”。
此前的消息显示,第一阶段,亿航将围绕空中游览、载人观光、飞行体验等场景开展商业运营。未来,相关运营商将根据亿航飞行器的运营情况,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更多场景。
“今年是我们量产和大规模商业化的一年”,无独有偶,峰飞航空业也在因地制宜去不同省市区域寻找与自身航空器适配的使用场景。
孙铭介绍,峰飞航空旗下研发生产的凯瑞鸥(2吨级)是目前全球唯一获颁型号合格证(TC)及生产许可证(PC)的吨级以上eVTOL,“我们无人驾驶货运版机型今年将商业交付,用于物资运输、紧急救援、应急消防等;载人版机型计划明年完成适航取证,投入观光旅游、空中点对点交通等场景的试点运营。”
“我们先运物再运人,逐步地有计划、有节奏地把飞行器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扎扎实实的飞起来。”孙铭透露了峰飞航空走向“大规模应用示范”的路线图,这意味着吨级eVTOL航空器同样插好了飞向天空的翅膀。
随着城市交通、旅游观光、急救医疗、消防救援等等“城市级”“消费级”场景的应用、服务闭环逐步合拢,高密度、规模化、体量化、商业化的飞行走向现实,人们对城市上空的想象被重塑,低空经济将飞出消费的新空间。
看起来,许可证合格证、应用场景等支撑“大规模应用示范”的要素已然具备。不过,与会低空经济企业代表同样谈到,继续降成本、长续航、保障通信、空域管理、人才培养、起降点和飞行服务保障系统等基建建设,这些全产业链的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地突破和完善。
消博会1号馆低空经济展示专区的展品图片来源: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组委会网上新闻中心 白雪峰/摄
因地制宜地飞起来
当前,我们的确站在了起飞的大门前。
“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其他行业人士,都对TC、PC、AC、OC这些专有词汇很熟悉。”孙铭谈到她这次来消博会的发现,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低空经济发展蛮大的热情,更是行业蓬勃发展的积极信号。
今年初,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重点工作。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在各地的探索,也是多点开花——
广东产业基础扎实,以大疆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江苏聚焦低空智联网建设,打造覆盖上中下游的特色低空制造产业链;重庆推动飞行驾照培训、低空飞行体验、低空科普研学等应用场景落地;湖南是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正在不断提升空域利用率;河南成立了省级低空经济研发创新平台蓝天实验室。
消博会开幕前夕,海南自贸港也在加速低空经济谋篇布局,发布了《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八”发展路线图。
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海南在低空经济发展赛道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来,海南空域资源良好,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也是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
其二,通航产业有基础。海南本地注册的通航企业超过160家,常驻外地企业近50家,发挥了较好产业集聚效应。
三是自然环境有优势。丰富的热带雨林、海岸线和海洋资源为开发多样性低空经济提供了天然场景的切入点。
这几年,不少企业也在海南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的发展。在不少低空经济企业看来,各地都应因地制宜地先飞起来。
海南低空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沙机场总经理徐涛分析指出:“海南具备良好的空域资源,自贸港政策更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消博会的举办,成功吸引了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目光,这将有力助推海南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的新高地。”(文/吴林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