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弄堂,当孩童们用着日本“樱花”蜡笔,在斑驳的墙面上留下时,无人曾料想,一支小小的蜡笔竟掀开了一个民族品牌觉醒的扉页。当外资垄断的阴霾笼罩市场,第一支塑料蜡笔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悄然诞生,它在画纸上被反复试炼,奏响了国货崛起的最强音。
破茧:划破垄断的炫彩锋芒
上海国韵实业有限公司诞生于1996年,创始人倪俊豪攥紧了手中的蜡笔——它已不仅仅是儿童文具,还是民族尊严的试金石。
上海国韵打出“人生第一支笔”的品牌口号,在蜡与颜料的配比中寻求突破。当一支支塑料蜡笔被握在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中时,市场反馈如春雷惊蛰:这款蜡笔兼具传统蜡笔和油画棒的优势,既有油画棒的绚丽色彩,又可以像传统蜡笔那样不会脏手。国产蜡笔终于拥有了与日本品牌掰手腕的底气。
2003年,上海市教育装备部将“免年检“的桂冠授予上海国韵,这支蜡笔完成了从破局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成蝶 :墨彩西进的产业交响
新世纪的晨曦中,上海国韵不再满足于方寸画纸。2014年,公司在昆山成立昆山豪韵彩绘制品有限公司;2017年又收购昆山大弘工厂,并将其改造成为全新的画材生产制造基地。共计5万平方米的厂区内,自动化生产线与古法匠心的奇妙融合,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奏。
“欧洲市场的安全标准比发丝还细。”面对严苛的国际规则,倪俊豪选择了主动亮剑,添置了专门的检测仪器,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与SGS、TUV、BV等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的合作,则为产品烙上了“中国品质”的钤印。
如今,这支蜡笔已叩开欧洲、美洲、亚洲60余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朝着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扬帆远航。
新生:墨韵流芳的文化觉醒
以蜡笔为起点,倪俊豪在墨香中触摸到更深邃的文明密码。在中国,每周都有7000万学生正在学习书法,需要用多少清水去清洗喷溅的墨汁?这个令人心惊的发现,催生了“墨见”系列的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墨盒背面并不是使用说明或是产品介绍,而是创始人倪俊豪特意邀请到哈工大教授来书写的,由自己亲自操刀撰写的文章。题跋遒劲有力:“墨者,原初始混沌之留也……”墨盒盖则以水彩调色盘为灵感设计,方便调节墨色浓淡,让传统文房四宝焕发现代生机。老师和家长们在墨香中读懂了国韵的匠心:“这不是简单的文具,是让孩子触摸文明的温度。”
今日的创新是笔,书写文化复兴。三十载光阴流转,这支永远在路上的蜡笔,或许就是民族品牌最美的模样:既有披荆斩棘的锐气,又有温润如玉的底气,在时光长河中,永远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