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提速,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AED市场曾长期由飞利浦、卓尔等进口品牌主导,随着国产化进程推进,以迈瑞、久心医疗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国产体外除颤器市场渗透率超过90%。其中,久心医疗以23.5%的AED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几大头部厂商以合计84.74%的市占率构建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进一步夯实了本土品牌在AED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将国产替代优势转化为持续性的市场统治力。
全国乙方宝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久心医疗以30.7%的中标率占据AED采购榜单第一。国产设备的成本优势显著,均价从进口产品的4万元降至2万元左右。部分本土企业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功能,并在售后服务网络方面加大投入,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政策落地加速,AED覆盖率持续提升
国内多地加速推进AED配置。例如,深圳2024年底AED总量超过43,397台,覆盖率居全国第一;广州通过立法要求公共场所实现AED全覆盖。久心医疗作为国内首家获得三类医疗器械AED注册证的企业,其AED设备已部署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场馆,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等活动中被采用。截止目前,该公司在全国的AED装机量已近10万台。
久心医疗成立于2012年,由复旦大学及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联合创立。其产品线覆盖公共场所与家庭场景,包括iAED-S系列、iAED-M系列等。根据公开的动物实验数据,其AED首次除颤成功率超98%;临床应用记录显示,截至2025年2月,久心AED累计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130余例。
多元化场景,构建高效院前急救体系
当前,随着AED应用场景从传统公共场所向产业园区、学校、社区、交通枢纽等多元化场景延伸,国内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正迈向智能化、社会化、普惠化的新阶段。同时,家庭场景AED需求也逐渐显现,例如久心医疗于2023年推出面向家庭用户的产品“家庭宝AED”,其技术参数(如除颤能量、算法分析效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为场景多元化拓展奠定基础。
在“黄金四分钟”理念的推动下,以AED为核心的城市急救网络加速织密,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急救资源动态调配,AI辅助施救系统大幅降低公众操作门槛。
展望未来,随着国产AED技术迭代降低成本、急救文化深入人心,到2030年,我国有望实现AED“百米可见、全民会用”的目标,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将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这一进程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升级,更是社会文明与治理能力的跃迁,中国正以科技之力与人文温度,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生命优先”的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