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中医的神奇之处在哪?
我只能回答:从针灸到推拿,从汤药到膏方,中医以其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创造了无数医学奇迹。一根银针,几味草药,便能唤醒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中医的伟大之处。
它不仅是一门医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
云太医何延忠主任,一位从事中医肺部近40年的老中医,一位本该退休享受生活之际还接受返聘在院坐诊的医师,真正的诠释了这一点。
何延忠主任说,在中医看来,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不同的疾病之间也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拿哮喘和慢阻肺来说,它俩有时候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之前有一位粉丝给何延忠主任留言,说自己患有哮喘7、8年了,一直以来都是用的西药控制,可是最近两年来,症状更加明显了,吃药的效果也没有之前好了,最近一次去检查说得了慢阻肺,很是不理解,怎么就发展成慢阻肺了呢?
为此云太医何延忠主任特意回复了他,解释说哮喘反复发作,导致肺气长期宣降失常,进而损伤肺脏功能。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气短、喘息等症状。
而在发作过程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不断累积。这些病理产物不仅进一步阻碍气道,加重哮喘,还可能导致气道重塑,形成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进而就会逐渐发展成慢阻肺。粉丝听后这才恍然大悟。
对于这样的情况,何延忠主任也说了,也并不难治,中医还是有妙招的。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
初诊印象:哮喘缠绵,症状加剧
之前有个患者,何主任说他印象尤为深刻,这个患者在多年前,因一场感冒后未能及时规范治疗,落下了哮喘的病根。起初,他只是偶尔咳嗽、喘息,但并未引起重视,只是偶尔服用一些止咳平喘的药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逐渐加重,哮喘发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这两年,几乎是一动就喘,日常基础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经常住院治疗,就诊前最近一次检查时,被告知已经发展成了慢阻肺,他很是焦虑,不止如何是好,后来无意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何主任的文章,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指引挂了号。如果你也有肺部相关的疾病,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进行挂号,在家就能实现与老中医面对面交谈!
再接着说这个患者,初次就诊时,面色苍白,呼吸也比较急促,咳嗽连连,痰液黏稠且难以咳出,说夜间也时常因呼吸困难而醒来,有时候说话快都会气短、胸闷。大便经常不成形,小便也多。一看舌头苔白腻还湿润,边上有齿痕,舌中间有裂痕。
他的种种症状和体征都表示,他的哮喘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肺脏问题,而是涉及到了脾肾两脏的功能失调,痰湿内蕴,气机不畅。
何延忠主任根据辨证结节,对这个患者做出了病因分析和施治。
病因分析:不规范治疗,病情恶化
在与他的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多年来对于哮喘的治疗并不规范,往往是症状发作时自行购买止咳平喘药物服用,症状缓解后便停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够缓解症状,但长期来看,却导致了病情的逐渐恶化。
多年哮喘未愈,脾肾功能受损,痰湿内蕴,加之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了慢阻肺。
辨证施治:化痰平喘,兼顾脾肾
结合辨证结果,云太医何延忠主任给他开了一方,选择了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进行加减。
小青龙汤能够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型的哮喘;
三子养亲汤则能够化痰消食,降气平喘,适用于痰湿壅盛型的慢阻肺。
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细辛、干姜温肺化饮;
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麻黄发散太过;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化痰消食,降气平喘。
效果怎样呢?
服药1周后,他的咳嗽、喘息症状有所减轻,痰液也变得稀薄易咳出。但是,他仍然感到活动耐力不足,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这说明气虚还存在。
于是何主任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了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增强免疫力;同时加入了蛤蚧、核桃仁等补肾纳气的药物,以改善肾虚症状。
半个月的时候,基本就不怎么咳嗽、咳痰了,呼吸也顺畅了很多,前后调理了2个多月, 基本就没有什么不适了,活动耐力也增加了,基本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40年的行医之路,是医术的积累,更是医德的沉淀。我始终相信,医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用仁心仁术温暖人心。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们,如同云太医何延忠主任一样坚守医德,用毕生所学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让中医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