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尚未开幕,就已热度十足,微博中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3000万。
赛事有如此人气,主要得益于孙杨、张雨霏、叶诗文等明星泳将的参与。尤其是泳坛宿将孙杨,此次比赛是他复出后参加的首场国家级A类赛事,几乎全国泳迷都在关注。
据媒体报道,孙杨参与的3月19日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单日通票上架一个小时便售罄,千元难求一票。在微博上,#春锦赛因孙杨参赛一票难求#的话题阅读量高达460万。
在腾讯娱乐于2024年底发布的“现役体育运动员商业热度排行榜”中,孙杨超越潘展乐、谷爱凌等新一代冠军运动员,名列第四。自去年5月解禁后,孙杨先后与范德安、名仁、鲨壳、澳雪、361°等数个知名商业品牌签署代言合作,商业价值“一夜回归”。
这种现象背后,体现了社会对运动员评价体系的变化。曾经,“唯成绩论”主导体坛,决定了运动员的兴衰命运,而今天,运动员的人格魅力正在浮出水面,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正如孙杨在去年夏锦赛时所言,“对我来说,坚持和精神远比金牌和成绩更重要。”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运动员商业价值的评价体系,正在被重塑。
那些已经掌握新商业逻辑,抢先与“孙杨们”合作的品牌商,正在悄然收割一大波流量。
1.被打破的评价逻辑
有媒体用“孙杨效应”来描述他复出以后的影响力:在2024年夏季游泳锦标赛现场,因为孙杨的出现,场内观众达到上万人次,线上累计观看人数甚至超过2000万。
这种场景,在中国体育商业史上还是头一次。过去,社会对运动员的评价是“唯成绩论”的,曾经四年零三个月的禁赛期,一度将这位泳坛巨星身上的体育价值压缩到最低。
按照传统的商业评估逻辑,孙杨的商业价值应当随着他的运动生涯一起终结。
但“唯成绩论”的逻辑,在近两年中已悄然改变。尤其自孙杨回归后,“孙杨们”对传统价值评估模式的重塑更加明显。
从商务角度看,孙杨复出后高频斩获新的合作,在近半年的时间中签下范德安、鲨壳、361°等知名品牌,拓签数量至少达到6家,商业价值增长速度惊人。
打破“唯成绩论”的,是大众对运动员人格魅力与个性的关注。
在“孙杨回归”事件中,大众就明显更偏爱孙杨的“精神”。在赛事结束后,#孙杨何尝不是另一个黑神话悟空呢#、#孙杨哭了#等聚焦运动员精神与心理的微博话题先后等上热搜。
在孙杨复出后新拓的商业代言中,他成绩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个人品质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比如,在与知名汽车膜品牌鲨壳的合作中,企业更强调孙杨身性格中的“坚韧”与“无畏”;361°签约孙杨和张豆豆,则聚焦于这对夫妻幸福的“CP感”;在和名仁苏打水合作时,企业更关注孙杨经历中的“一种专注,一种热爱”。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分析,“过去,人们对运动员价值的分析范式更为功利,价值排序是金牌大于银牌,大赛优于小赛。但在今天,个人魅力更强、性格更鲜明的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始上升。”
在游泳赛道之外,网球、乒乓球、滑雪等诸多体育赛事中,因个人魅力而广受关注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如“淘米皇后”郑钦文、“小豆包”孙颖莎、“青蛙公主”谷爱凌等。
当“孙杨们”开始重塑体坛的商业逻辑,运动员标签化的形象退到幕后,更鲜活的人生走到台前,新的商业价值已然延展。
2.经历低谷,生长出更多可能
2022年,孙杨在直播间中喊话网友,他说:“我不希望自己身上的‘钱味’太浓,我记得直播间中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孙杨还能拥有奥运资格吗?’我知道大家对我的期待,我不会辜负大家。”
从此以后,他开始在微博上分享训练日常,一周至少去四次健身房,每天最少也要游5000米,只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网友愿意为此买单。2023年12月23日,孙杨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内容很简单,是一张汗水打湿衣服的训后照片,搭配“游泳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会一直坚持热爱”的宣言。
这则微博收获了3.8万的点赞、5942次转发和5353条留言,热度为近半年来孙杨发布所有信息中的第二名,数据上仅次于孙杨精心拍摄的个人影像志《慢游记》。
随着孙杨的翻红,围绕其丰富人生经历所催生的人格魅力,无数市场机会接踵而来,孙杨的社会身份也开始转型。
如在《慢游记》节目中,孙杨就以导游的身份探索城市文化,先后推出杭州游记、云南红河游记两档节目;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孙杨为劳动教育导师;以及浙江戒毒,因孙杨热心公益,而授予他浙江省戒毒公益大使身份......
不难发现,当社会的目光从孙杨在赛场上的价值,扩散到其更广阔的人生经历,开始关注他背后的精神品质与成长故事时,更立体的价值空间诞生了。这种价值甚至已不局限于商业,而是由孙杨这个IP,延展出一种文化现象,伸展到包括公益、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
发掘运动员复杂人生背后的立体价值,成为当下分析运动员商业影响力的新方式。哪怕是没有经历过舆论反转的当红新生,如郑钦文、谷爱凌,关于她们的叙事也更加鲜活。
比如郑钦文的叙事不在停留在金牌得主上,而是一个由“少年立志+原生家庭+跨越挫折+拼搏不止+得偿所愿+参与公益”所组成的长篇成长故事。
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主任、体育营销专家裘理瑾对此分析,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已经从“实力-外形-品牌”的简单旧三角模式,走向“个人魅力-粉丝客群-商业品牌”三位一体的新三角模式。
运动员的个性与人生选择,正为他的商业价值,提供更广阔、更立体的延展空间。
3.押对人的品牌,开始收割红利
随着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评估体系被“孙杨们”重塑,品牌对运动员的押注策略也悄然改变,从简单的“冠军竞逐”,升级成对运动员个人魅力、粉丝群体、成长潜力的综合评估。
随着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评估体系被“孙杨们”重塑,品牌对运动员的押注策略也悄然改变,从简单的“冠军竞逐”,升级成对运动员个人魅力、粉丝群体、成长潜力的综合评估。当品牌产品特质与运动员性格特点相匹配,品牌往往能更充分的利用好运动员的影响力。对品牌来说,当前的代言逻辑下,押对“人”比什么都重要。
从本质上看,“孙杨们”重塑运动员商业价值的背后,是用“好叙事”做“好商业”的新商业逻辑。它不仅扩展了旧的价值空间,还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容、更多元的环境。由此产生的一切成果,都根源于对“人性成长”的鼓励。
不论何时,人们永远会被鲜活的、真实的生命所打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