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万宁这片土地,有一位国医大师,他不仅医术精湛高超,更以“医者父母心”的德行闻名,他一手创立了琼州经方流派,前行在挖掘黎族医药的道路上,不断地为中医界培养人才,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大医精诚”。
——融通南北,打破“南不用麻黄桂枝,北不用石膏知母”的禁锢
海南地处热带边缘,气候湿热,按常理而言,当地应阳盛阴衰者居多,然云太医林天东教授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南方多暑热,易伤气;世人喜食凉,伤脾阳;雨多湿重,易伤阳气;故而提出“南方阳虚、寒病者多,宜用伤寒方”的观点,一举打破“南不用麻黄桂枝,北不用石膏知母”的禁锢,提出了“南方宜用麻桂,因温散之性可疗南方寒凉体质;北方宜用石膏知母,其清热之性 可去北方之内燥”等论述,开创了“琼州经方流派”。
——守护黎药,时刻不忘海南黎族医药的推广
黎族医药作为传统的少数民族医药,对甲亢、胃出血、闭合性骨折、毒蛇咬伤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但由于黎族知识的传授主要靠口传身授,师徒传教,这就使得黎医药知识在传承过程中容易产生误传和失传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黎族医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国医大师林天东教授因从小随黎医父亲上山采药,看父亲治病救人,耳濡目染及后来医术不断精进之下,其对于黎医药运用自如,极擅用黎药治病,尤其是不孕不育这块。
曾有一女子,婚后多年未孕,能尝试的方法都试遍了,都不行,后打听到国医大师林天东医术高,遂坐飞机赶至海南,经详细问诊后,林天东教授给开了以沉香、鸡血藤等黎药为主的药方,嘱咐女子按时服药以调理气血、温通脉络;女子坚持服药数月,成功怀孕。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黎族医药后继有人,他开始在诊疗工作之余,不辞劳苦地带领弟子们跋山涉水考察黎医药资源,深入民间挖掘黎族的特色诊疗及用药经验,对黎药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进行黎药品种标准的制定工作;其还调查梳理了400余种黎族医常用药材,编著了《黎族医药概论》《海南黎药》《黎族医药理论与实践》和《海南习用药材初加工与饮片炮制》等著作,填补了黎族医药学理论的空白。
——薪火相传,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有志的中医学徒
“中医不是一个人的绝活,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
国医大师林天东深知中医传承的特色在于传统的“师带徒”模式,而环顾全海南,倍感海南中医发展的不足与人才培养的稀缺,培养海南中医人才已迫在眉睫。
因此,2002年,他毅然申报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表示,要将毕生所学的经验,倾囊授于有志的中医学徒,期望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后来者,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
其通过师承带教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数十名,涵盖了泌尿、生殖、肿瘤、老年病、脾胃病、心血管病等众多领域,其中有8人在海南担任县级以上中医院院长等要职。
他还在海口市中山医院、文昌市中医院、万宁市中医院和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通过坐诊带教与培训的方式,传承推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累计培训医务人员数千余人次,影响和带动琼州经方流派的快速形成与发扬。
中医能治病的人不少,然像林天东教授这般能担得起“医者仁心”的大医却屈指可数。当被问及准备看诊看到什么时候,其不假思索:“如果能幸运活到一百岁,那我就给病人看到一百岁。”
林天东教授在临床六十余年,深知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地域阻隔、挂号繁琐”等难题,特借助智慧医疗平台——云太医互联网医院,借线上程序,打破就医时空壁垒,实现便捷预约,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名医远程交流,寻医治病。即便是在国外,也能和国医大师林天东如面对面般问诊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