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活力奔涌,福满旅途。40天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亿人次,承载着亿万家庭的团圆梦想,更是中国经济活力与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折射出春运高质量发展新气象,也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的鲜明体现。
春运是一场跨越60℃温差的旅程。复兴号最“抗冻”CR400BF-GZ型高寒智能动车组,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成功落户黑龙江,蜿蜒地穿行在茫茫林海雪原之中,不惧风雪,一路向北,经“神州北极”漠河,最终抵达我国铁路网最北端-40℃的“神州末梢”伊春西站,最西端可达阿克陶站。而在最南端琼州海峡,白天气温则在20℃,南北形成了60℃的冷暖反差,勾勒出一幅天南地北“双向奔赴”的壮丽画卷。
春运是一部热气腾腾的“流动史诗”。2025年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铁路结合线路特点,将羌年、剪纸、舞狮、侗族大歌、川剧变脸、新疆花儿、傩戏等“非遗文化”搬上高铁,让旅客们在出行途中乐享“流动文化盛宴”,还展现农耕文化、中国功夫等元素,透出浓浓的年味。在疾驰的列车上,非遗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记忆,而是化身为触手可及的艺术享受。当高铁速度“遇见”非遗温度,无疑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让春运更有质感,更悄然重塑传统文化的传承生态。
春运激发消费市场无限活动。春运作为年度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现象,其对消费市场的激活作用不容小觑,就铁路而言,每天1704万人次行走在路上,人们对于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的需求激增,直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影票房为150亿元,观影人次为3亿,这是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中国经济潜力的巨大释放,一个“热辣滚烫”的消费市场,正在春运的推动下,展现出勃勃生机。从北国雪乡到南海之滨,处处是升腾的烟火气,极大促进了人员流动,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
科技AI赋能,让春运更有“韵”。春运路上,科技上新“捂热”民生温度。今年12306系统经迭代更新,全面实现网上购票,AI算法提升购票效率,在线退改签、网上订餐以及App选座等功能的推出,更是让旅途变得“指尖可达”,从刷脸进站到无纸化购票,从“完成任务”到“满足需求”,12306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候补数据,动态调配铁路运力和车票资源,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人性化的关怀。
春运是一艘海纳百川的“陆地航母”,也是一首深化改革,不断向前的“变奏曲”。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高铁列车上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他们带着各自的方言、习俗与故事,共同踏上了这段旅程。在16万公里的铁道上,没有地域的界限,没有文化的隔阂,只有对家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铁路以其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接纳5.1亿人次,彰显了时代发展的巨大变迁,在旅途中感受到温暖与和谐。
春运里的中国,是一个幸福温馨的中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感受“流动”的速度、发展的活力,春运见证了人民生活的日益美好。持续增长的客流,忙中有序的路途,展现流动中国的勃勃生机与无尽活力,万水千山挡不住团聚的热切,积攒着重新出发的憧憬与力量。而科技赋能,则让智慧钢筋巨龙在神州大地上不断腾飞,“热辣滚烫”的春运背后,描绘出澎湃活力的“流动中国”。(评论员:黄金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