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拥有国内最具竞争力功率半导体器件产品体系的A股首家半导体器件领域上市企业——华微电子,发布了其2024全年业绩预告。公告称,得益于IPM等产品销售订单增加,销售收入上涨,毛利额增加,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亿元至1.39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14.62%到277.01%。
竞争壁垒构筑成型 2024净利迎数倍增长
华微电子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吉林市半导体厂,是我国首批建成的半导体专业生产厂家,2001年公司成为A股首家半导体器件领域上市企业。
目前公司产品种类基本覆盖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全部范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变频、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核心产品分为五大主类,以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MOSFET(场效应晶体管)、BJT(双极晶体管)为主的全控型功率器件;以Thyristor(晶体闸流管)为主的半控型功率器件;以Schottky(肖特基二极管)、FRD(快恢复二极管)为主的不可控型功率二极管器件;IPM(功率模块)和PM(功率模块);以SiC和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
图片来源:华微电子官网
经过近60年的不断积累、完善提升,公司已成为国内技术领先、产品种类完备的功率半导体器件IDM公司,现已掌握众多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核心设计技术、工艺控制技术等,如VLD终端、1700V以上高压产品技术、深槽刻蚀技术、薄片加工技术、少子寿命控制技术、BJT产品集成多晶电阻技术、PM和IPM模块封装技术、外延技术、SiC MOS和GaN HEMT的设计和应用技术等,具备全面服务汽车、工业、家电、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能力。
截至目前,拥有170余项功率器件领域的核心专利,涵盖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封装和模块等方面,被评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
加上公司积极布局上下游领域,拥有4至8英寸等多条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垂直打通了半导体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半导体产业体系,实现了半导体自主可控。现芯片加工能力每年400万片,封装资源每年24亿支,模块每年6000万块,具备明显的生产制造优势。
基于此,公司能够在2024年进一步推动并加深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实现销售订单增加,尤其是以前年度重点推广的IPM等产品的销售成果显著,最终实现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达到1.16亿元至1.39亿元,同比上升214.62%到277.01%;扣非归母净利润在8942万元到1.12亿元,同比增幅同样高达156.55%至222.53%。
行业机遇共振 未来增长乐观
从功率半导体的下游来看,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是功率半导体的前三大终端市场,三者连续多年合计占比在75%以上。过去的两年中,消费、汽车领域的接连去库存,使得整个半导体周期下行。
当前,消费电子回暖趋势已确立。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涨4.0%,达到3.16亿部,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出货量增长;2024年Q3全球PC季度出货量为6640万台,也实现同比增长1.3%,消费电子暖流持续有望带动功率半导体备货。
研究观点表明,汽车库存周期一般为6至8个季度,而此轮汽车周期已经过去了数个季度。因此行业普遍认为,明年汽车周期向上的趋势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数据显示,2024Q3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新需求逐步释放,叠加供给端持续推出优质新品,带动三季度乘用车销量达到670万辆,环比+6.5%;乘用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195亿元,同比+2.2%,环比+7.8%。
市场调研机构Tech Insights更是发布报告表示,到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实现近乎翻倍的增长。
数据来源:中汽协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52.55亿元。随着新能源转型以及AI数据中心与机器人行业对发展,功率半导体在新兴领域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对外依存度超过50%,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大量份额被国外巨头垄断,自主可控风险较高。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鼓励以及国内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技术创新的持续加速,国产化功率半导体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大幅提升。
2019 年以来,华微电子就在加速推进战略转型以及技术和产品创新,计划投入 39.86 亿元用于加大公司电子电力器件基地项目的建设力度。目前公司在建工程超过12亿,公司此前预计该项目2026年竣工投产,产能为8万片/月,预计公司电子电力器件基地项目产能落地后,随着新兴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不断提升,公司的整体收入规模有望步入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