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地位非凡,于自然界以傲霜之态示人,在物质文化里又借书画、金银器、瓷器、纺织品等多种形式彰显其独特意蕴。在梅花盛开时节,古人往往以梅抒情、喻人,以“梅”见天地、见自然、见人见己。
一、书画
自宋代起,梅花成为绘画热门题材,元明时达顶峰。画梅历史分两阶段,以水墨画梅为界。前期是萌芽与初步发展期,含实用工艺绘画、花鸟画初期工笔画主导阶段;后期是以水墨写意为主流时期,历经两宋墨梅艺术的确立与发展、元代王冕等对墨梅写意情趣与格局的拓展、明代后期梅花大写意的兴起与推进。
画梅起源可追溯至经学、小学及本草类图谱中的梅树、梅实图像。晋代郭璞注《尔雅》时所制图赞或许就有梅花图像。南北朝时,随着梅花欣赏兴起,梅花题材开始在实用工艺与日常生活装饰中出现。东晋南朝时,谢安在宫殿梁上画梅表嘉瑞,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也被后人效仿。
唐五代是花鸟画发展关键期,梅花是常见题材。边鸾、萧悦、于锡等画家均有涉梅之作。晚唐五代花鸟画大发展,画家众多、题材广泛、技巧风格多样。黄笙、徐熙等画家作品中梅花题材颇受青睐,尽显花鸟画艺术风貌。
北宋后期,咏梅诗影响扩大,梅花受更多人欣赏,闲静淡雅神韵成共识。在绘画领域,梅花受画家重视,审美地位攀升。墨梅创始者为衡州花光寺长老仲仁,其画风体现新兴文人画戏墨写意精神。
南宋时,墨梅作为新兴文人画类型,激发艺术家创作热情。扬无咎变革墨梅画风,创立新技法,影响后世。南宋初期墨梅画家多受仲仁影响的僧人,流行其小幅疏枝、墨渍花头、皴法写干的禅僧苦硬画风。此时黄大舆《梅苑》、范成大《范村梅谱》、赵孟坚《梅竹谱》、张镒《玉照堂梅品》、扬无咎《四梅图》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是现存较早梅花书画。
梅花题材季节性独特,冬季绽放,象征坚韧高洁。花型有单瓣、复瓣,色彩有白、红、黄、绿等。文人画中常用墨色表现,突出清雅脱俗品格。水墨写意成画梅主流后,文人画家借水墨展现梅花幽姿。书法笔意运用使画梅渐离写实,走向形式化、符号化,构图、点线、笔法、墨色等成表现手段。
清汪士慎《墨梅图》卷 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金银器
从唐代至清代,金银器中梅花应用颇多。唐代金银器皿虽有五瓣造型,但至宋代才与梅花有明确联系。如南宋四川平武窖藏出土的五曲梅花银盏,外形仿梅花,盏外壁錾刻梅花,以梅花枝干为把手与盏壁梅花相连,尽显梅花装饰之美。
纹饰方面,梅与月结合形成月影梅纹、梅梢月纹,如南京江浦县黄悦岭张同之墓出土月影梅花盘盏。松、竹、梅组成的 “三友” 图案也很流行,像南京邓府山明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镀金银腰带银版上的 “三友” 图案,象征高尚品格。
工匠运用錾刻、锤打、浮雕、模印等工艺,精刻梅花纹理与形态,立体浮雕与镂空工艺增添装饰层次感与视觉冲击力,让金银器上的梅花装饰美观且富有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
三、陶瓷器
古代陶瓷器中,梅花也是重要艺术表现元素,始于唐代,宋代达高峰,元明清持续发展演变。
唐代梅花纹饰初现,多为朵花排列,风格富丽华美、圆润丰满。
唐三彩梅花盖盒 大英博物院藏
宋代广泛应用梅花纹饰,受梅花画谱流行影响,陶瓷装饰受文人画显著影响,梅花纹从图案化转向绘画性,装饰工艺丰富,有刻花、剔花、印花等。龙泉窑青瓷刻花梅花纹线条流畅、釉色滋润含蓄,以凹凸刻划显青瓷装饰艺术水平。吉州窑剔花梅花纹黑釉与白化妆土黑白分明、纹饰清晰有浅浮雕感,还采用釉下彩绘与剪纸、贴花结合的技法,表现更丰富。
元代制瓷业在宋代基础上发展,景德镇成制瓷中心。青花装饰技法成熟,梅花纹饰进入绘画表现为主的时代。元代写意梅花纹以中国画用笔形式,画风简练、线条潇洒酣畅,青花描绘将其演绎到高峰。
明代制瓷业继续发展,永乐、宣德年间梅花纹装饰以青花为主。前期多从元代青花演绎,洪武时期写意变形结合,绘画严谨工整。永乐、宣德时多以双勾填色绘成,小笔绘制有深浅笔触痕迹加强层次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窑青花以成化为主,梅花纹饰轻松愉快、疏简柔美,装饰技法双线勾勒为主,兼用长笔平涂填色与一笔勾勒点划方式,呈飘逸淡雅风采。明晚期梅花装饰瓷器除青花外有五彩等工艺,梅花纹饰更粗犷写意。德化窑此时发展出梅花杯并影响至清代,外壁贴塑梅花,仿自犀角雕。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达极致,康熙时期冰梅纹饰著名。冰梅纹又称 “冰裂梅花纹”,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绘朵梅或枝梅。康熙冰梅纹盖罐是典型,通体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有文人画风韵。清代陶瓷梅花纹釉上彩绘精湛,综合青花、斗彩、釉里红、五彩、堆雕等工艺,创造粉彩、法琅彩、素三彩等多种形式。
清康熙青花冰梅开光异兽图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梅瓶不仅形态优美,且因与梅花联系而具象征意义。梅花清雅高洁、傲骨嶙峋,是文人墨客精神象征。梅瓶器型捕捉此精神,既是实用器物,也是文化艺术载体。历代文人雅士生活中,梅瓶用于插花装饰,承载对梅花清骨精神的赞美与追求,是对自然美与文人精神的颂扬与传承。
梅花清雅高洁、傲骨嶙峋,备受喜爱。从秦汉前实用阶段,到汉晋隋唐审美兴起,再到宋元明清文化象征,其发展是文化沉淀历程。在诗词歌赋里,梅花坚韧不拔,是情感理想表达,象征士大夫人格,是文人墨客情感思想载体。在物质文化中,梅花形象广现于金银器、陶瓷器、书画、纺织品等,展现深远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永恒符号。(文/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 胡百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