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隔壁千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夏天的雨水造就了澎湃不息的赤水河谷,高温高湿的环境为酿酒而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让茅台镇的酒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尽管茅台镇的酒厂已成百上千,回溯过去还是会发现有不少酒坊兴盛一时转而销声匿迹的痕迹。留在1990年在茅台村附近的三百梯的一块路碑,就是其中之一,那就是偈盛烧坊。
据悉,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村“偈盛烧房”字样,这个发现是关于“茅台村酱酒”出现的最早历史证据。因此,目前已有专家合理推测,“茅台”的名字或从正式生产茅台酒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有过一段发展经历。
时代飞速发展到今天,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已经被冠上“中国第一酒镇”的美称。“茅台”的口碑已经从酒水品牌发展到“遵义茅台机场”。现在的游客或商人如若想要观光茅台镇,那么从飞机落地的一刻起,就已经被一股淡淡的酒糟味拥入怀中。众所周知,茅台镇是“酒负盛名”之地,山谷两旁的酒厂沿山形次第排开,气势壮阔,足以显示我国酱香白酒的声誉与发展规模。
深入茅台镇了解即可发现,茅台镇的酱香酒酿造工艺有“12987”的说法:一个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需要至少耗时一年的时间才可见到酱香酒的雏形。并且在酿酒过程中,四轮次、五轮次均是“黄金轮次酒”,是酒企全年优质稳产的重要“基石”。镇上大大小小的酒厂和作坊数以千计,但遵循同一个酿酒制法,让人不得不感叹统一性的方法论,并好奇这样的“规矩”从何而来。
据了解,目前有专家组有意向对于茅台镇的发展变迁历史做出详细的书面报告,但对于“偈盛烧坊”的内容寥寥无几,距今已有八十年历史的“偈盛烧坊”目前是茅台镇最早的历史资料,众多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工程师与学者都在找寻“偈盛烧坊”与“偈盛酒号”之间的神秘联系,这一联系可以填补我国的白酒历史上的空隙。因此,该石碑被列为茅台镇酿酒业的文化遗产,作为人们研究和探讨中国酒文化史的重要物证。
“香飘世界百年”是茅台酒的标语,但能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白酒的魅力,这并非一朝一夕或一个品牌团队就可以做到的,“茅台”的名号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在红色岁月里,茅台酒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发展,也是国家重要时刻的见证者。“茅台”一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标志,而我们也需记得,在品味茅台之时,还有其“身世之谜”仍未解开。新时代下,我们也应该共同探索,推动关于“偈盛烧坊”的研究,写下除工艺外,更厚重的有关于“茅台”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