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联合攻关,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10月25日,“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川渝专场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本次会议以“川渝共创·未来已来”为主题,旨在推进高新区、高校和企业开展跨区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项目,引育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会议以“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外场展览”多场景的形式,开展了政策举措推介、需求清单发布、合作协议签署以及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
据悉,此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承办。川渝两地44个国、省级高新区,24家国、省级大学科技园及所属高校,180家企业,300余人参会。
强化科技联合攻关
川渝两地积极响应“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
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的通知》(工信厅联规函〔2024〕240号),推动国家高新区、高校和企业建立精准对接渠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引擎,四川省与重庆市肩负着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任。川渝两地在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实干争先、走在前列,持续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发展壮大副中心城市,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为积极响应由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携手推进的“百园百校万企”创新行动,四川、重庆联合举办“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川渝专场”活动,旨在为推动两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创新人才交流搭建对接平台、建立对接机制,促进两地高新区、企业、高校、大学科技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资源共建共享
多个项目签约,创新合作行动需求清单发布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也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技术创新攻关提供了有效路径和抓手。此次川渝专场对接会聚焦川渝两地国家高新区联盟合作,推动川渝两地高校、企业融入国家“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发展合作格局。
主会场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发布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园校企创新合作行动需求清单,其中包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29项,产学研技术攻关需求86项,企业创新人才需求324个。川渝两地高新区代表共同发布《川渝高新区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倡议书》,高新区企业与高校还在现场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校地企合作及产学研技术攻关等项目。战略咨询专家、高新区代表、高校代表分别作主题推介。
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专场对接同步进行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国家高新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生态。为此,分会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以交流、转化、合作为目的,开展项目、资金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为川渝两地高新区、高校及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宽沟通渠道,进一步促进两地区域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专场发布了川渝两地高校电子信息领域技术成果及创新发展的技术需求。会上,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作为高校代表,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芯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企业代表分别就优秀技术成果、技术创新需求进行路演,从核心技术、最新成果、发展规划、市场需求等方向进行全方位项目推介,行业专家、投融资机构围绕路演项目的创新点、技术壁垒、市场前景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推动高新区、高校及企业精准对接、创新合作。
生物医药专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围绕细胞基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数字疗法、再生医学创新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邀请了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6家优质科技企业共话产业发展趋势及机遇,同时,组织了小分子、生物大分子靶向药、全新多能增强型线粒体、神经重症精准个体化脑血流无创床旁监护仪等6家生物医药领域高校优质项目进行路演,共同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
新材料专场则深挖川渝两地重点产业对新材料科技的创新需求,整合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应用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成果推介、分享校企合作案例、项目路演、发布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等形式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川渝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四川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和国家战略科技资源重要集聚区,拥有高等学校139所、科研院所369家、国省级大学科技园2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5个,在川两院院士67人,各类科技研发人员35.5万名,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100万人,国家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第三、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居西部第一,具有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低空经济及无人机、先进存算、超高清显示等产业新赛道,正在蓬勃发展,已建成国家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20家,高水平打造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承载地和集聚区作用进一步凸显。从贡献程度来看。2023年,全省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4%,贡献了全省20%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近50%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造了60%的高新技术产业营收、70%的进出口总额,现代化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作为推动川渝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深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继续深化川渝两地高校、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川渝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