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海亮科技以教育为帆,科技做桨,搭建“教、学、考、评、管”教育生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研发了大量好用有效的产品和服务。“鸿儒教研”作为教研管理提质利器,深入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研究、教研活动、教科研成果等5大教研场景,为教师教研教学提升提供强大助力。
“‘鸿儒教研’背后的专家团队代表着海亮科技对教育的尊重”,这是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标准处处长刘强在“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对“鸿儒教研·智慧教研能力提升解决方案”的充分肯定。
这不仅仅是一句赞誉,更是对“鸿儒教研”从诞生到成长的最佳注解。秉持“生于校园,长于校园”核心产品理念,“鸿儒教研”产研团队依托500余位专家的支持与赋能,经历与21所学校的深度共创,深入100多所学校落地实践,走出了一条掷地有声的“教育+科技”融合创新之路。
“鸿儒教研”解决方案斩获全球一等奖
“鸿儒教研”的创新征程,离不开学校一线“鸿儒”们的匠心支持与护航。回溯研创之旅,有几所学校借助“鸿儒教研”平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模式,绘制出专属的“教研提质”特色之路,汇聚成海亮科技教育振兴的星辰大海。
师徒带教,共研成长
在诸暨海亮教育园内,海亮小学的“学之缘”师徒带教模式正在借助“鸿儒教研”焕发新活力。科学老师王玲和新晋教师何湉便是其中一对师徒。
作为带教老师,王玲做得最多的就是旁听徒弟的课并给予专业建议。谈及“鸿儒教研”的助力,她表示,以前听完课后和徒弟何湉老师当下交流,难免会遗忘一些细节,现在她会通过“鸿儒教研”听评课功能进行线上评课。
于何湉老师而言,每节课是怎么上的,师傅对自己的评价如何,甚至是师傅的教学笔记,她都可以通过“鸿儒教研”时时回顾和复盘,这帮助她快速成长,也是她勇往直前的强心剂。
(左)王玲 (右)何湉
除了师傅的手把手带教外,“鸿儒教研”上的资源也是何老师成长的“不二法宝”。她坦言,“‘鸿儒教研’汇集了学校老师们自己上传的备课资料,我会主动在平台上学习老教师、优秀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参考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对我来说深受启发,也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我是和‘鸿儒教研’一起成长起来的。”王玲分享了自己与“鸿儒教研”的不解之缘。原来,“鸿儒教研”在海小落地的那一年,正是她担任教研组长的第一年。初次接触教研管理工作,如何高效组织各类教研活动成为她的难题,“鸿儒教研”在关键时刻给出了解法。通过教研活动日历,她可将集备时间、内容和相关准备事项上传平台,一键通知并同步给教研组成员。这一过程极大地减轻了她的心理与工作负担,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巨大价值。
科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此外,“鸿儒教研”也是教研组内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平台。除了日常的听课、评课,王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教学反思模块:“教学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过去,教学反思都是手写稿,只能留存于老师的笔记中,如今‘鸿儒教研’提供便捷线上空间,教研组间可借鉴和学习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老师们在加深对课程理解的同时,教研组内整体教研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自2023年9月以来,“鸿儒教研”已在海小落地生花,覆盖11个教研组、50个备课组,学年内共开展209次教研活动、2667条听课评课,上传2739条教学反思、沉淀学科教研资源15860个、获奖总数达105个……学校积极拥抱变革,依托平台全面实现学校教研过程性管理数字化。
分层集备,研而有“幸"
海亮外国语学校是“鸿儒教研”的共创校,一路相伴成长,”鸿儒教研”对教研质量的提升让学科教师感受显得尤为深刻。
在集体备课上,学校依托平台逐步形成了特色化集备模式。小学部陈凌莹老师提到,对于重难点课程,通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研组先线下重点研讨统一思路,再由主备人整合吸收历届优秀资源,修改后上传平台,其他教研组成员进行二备。而对于其他课程,则可以完全通过平台线上开展。初中部寿静是一位在学校执教11年的数学教师,她对此深有感触,“以往集体备课,所有老师都得集中起来,由于课时与工作安排,老师们时间很难凑齐。现在通过‘鸿儒教研’,老师只需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线上备课就可以了。”主备人上传教案课件后,备课组成员利用研讨与交流功能即可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实现网络平台高效备课。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备课效率,使老师们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的打磨与创新,而无需再为协调时间而烦恼。
(左)小学部英语教师陈凌莹使用“鸿儒教研” (右)初中部数学教师寿静使用“鸿儒教研”
除了集备模式的升级,学校结合“鸿儒教研”平台为各教龄段老师提供了学习成长空间。对于骨干教师而言,他们更多担任主备人角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控教学资源和质量,为职初教师筛选提供更优质的参考与指导。
小学部骨干教师孙理娜对“听评课”功能感触颇深,“我很关注听课老师的评价,有了‘鸿儒教研’,评课内容会实时推送给我,我可以快速、集中收集到评课信息。除了留言,我觉得最重要还有他们的笔记,这些笔记真实地反应了他们当下听完课程的真实评价,每个人评价角度不同,于我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非常宝贵的。”
小学部数学教师孙理娜使用“鸿儒教研”
经过两年实践,“鸿儒教研”覆盖21个教研组、296位教师,2023学年内共开展496次教研活动、10439条听课评课,完成了6832条章节内容的集体备课,上传5205节课程评价、沉淀38700个学科教研资源。
学校基于特色教学教研场景,结合学校特色教研的探索,完成了《鸿儒教研深度融合AIGC备课大模型》材料申报,并成功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
反思助力 创研不止
春晖小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杭州,是“鸿儒教研”的共研共践试验田。自2023年9月起,学校一直在积极推进“鸿儒教研”平台的应用落地,开启了智能协同备课新纪元。
“‘鸿儒教研’为备课过程设定了标准化流程,包括学期规划制定、教师获取主备任务,上传资料、组内老师得到信息提示进行二次备课等,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正如小学学科组主任郑由珍所说,“鸿儒教研”已融入学校,发挥着协同备课跨域时空与资源共享的实在作用,实现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全程透明化管理,使教研管理工作更加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校本教研需求,“鸿儒教研”设计的“晒评”功能在春晖教师圈引起广大反响。遵循着“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晒评”拓展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春晖小学教师反思空间
“当教学反思内容被公开晒出并接受他人的评价时,教师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反思过程,力求做到深入剖析、全面总结。通过‘晒评’二次备课,伙伴们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观点和方法的碰撞赋予我更多教学灵感,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路。”数学教师徐海燕表示。“晒评”推动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营造了一种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提升教研质量、增强教师凝聚力的同时也增添了教研的幸福感。
不拘于现状,春晖小学结合校情、依托“鸿儒教研”,围绕“协同备课”“协同研课”“协同反思”三阶,锤炼出智慧教研的“春晖模式”。迄今为止,平台已覆盖全学科12个教研组、110余位教师,3000条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19000份教学资源、7000条备课研讨评论、10000条教学反思成果及1000条评课记录……这些不断更新的数字,见证了教师专业能力与教研管理质量的双重提升。
“鸿儒教研”相关课题荣获 教育部“2024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目前,学校借助“鸿儒教研”AI研课、学评、教评功能开展日常教研,期待春晖小学能在AI探索与实践下,再次绽放出科教融合创新之花。
聚光前行 照亮山海
教育数字化催生了教育新变化,也不断丰富着海亮科技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内涵。屏幕亮起、协同走起、帮扶做起、反思晒起,弥合的是教师数字素养鸿沟,提供的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
随着“鸿儒教研”在多所学校的深入应用与持续优化,展现出的便捷功能与显著成效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可,更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与学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期待“鸿儒教研”持续迭代成长,“集”众之长,有“备”而来,“研”出精彩,一校带百校,持续辐射“鸿儒之力”,与更多学校、区域携手开启教育新时代的美好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